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色童星雷格格(组图)

(2007-04-09 12:11:27)
分类: 读图
   在当下的渭南秦腔艺术界,活跃着5朵小梅花,他们最大的11岁,最小的年仅9岁,然而他们已经是我国戏曲最高奖———小梅花奖的获得者,他们的秦腔表演在整个陕西乃至西北五省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秦腔有了他们,才有了活力,有了希望,秦腔艺术的“接力棒”在他们的身上闪着光芒,他们的身上承载着渭南秦腔的明天……
红色童星雷格格(组图)
红色童星雷格格(组图)
 
  

    红色童星雷格格

  2岁跟奶奶学戏,3岁就登台演出,短短几年时间,她就先后获得2003年第七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银奖,陕西省第四届中国少儿戏曲梅花一等奖,2003年陕西电视台《秦之声》少儿大叫板冠军,获得大赛奖品小轿车一辆,2004年她又一举夺得中国第八届少儿戏曲梅花金奖,成为在西北五省乃至全国都非常有影响的一位小明星。她就是白水县东光学校五年级学生雷格格。

  3月13日晚8时30分,记者正在忙家务,朋友突然打电话说雷格格在光明大酒店参加有关全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一场文艺演出。于是我马上赶到了光明大酒店。

  走进酒店3楼会议室,舞台上一个小姑娘正在唱《红灯记》,优美的嗓音委婉动听,没有丝毫的稚气,显得很成熟、很老练,那位正在演唱的小姑娘就是雷格格。

  “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却原来我是风里生来雨里长……”时缓时骤的秦腔板弦,婉转动听的唱腔,表情自然而纯熟,动作和谐而优美,饱含深情的表演赢得了台下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雷格格家在白水县冯雷镇西文化村,父母都是农民,她的爷爷和奶奶都是秦腔戏迷,爷爷平日没事喜欢拉板胡,奶奶没事喜欢在村里吼上几段秦腔。雷格格从小受爷爷和奶奶的熏陶,不知不觉中被秦腔感染了。

  1999年的一天,雷格格的爷爷奶奶在自家院子里唱了一段秦腔,听了爷爷奶奶的演唱后,2岁的雷格格对奶奶说:“我也能唱薛乙哥。”于是爷爷就让她试唱了一下,结果一唱爷爷奶奶都大吃一惊,没想到才2岁的雷格格把《三娘教子》中薛乙哥的一段唱腔,较为完整地唱了下来。

  从此以后,爷爷奶奶就有意识地教雷格格一些秦腔唱腔的基本知识,又专门买了秦腔演唱磁带,给雷格格放着听,让她根据磁带中的唱腔进行模仿。随后又把雷格格带到村里几位老艺人家里,给她排练《三娘教子》。

  2000年7月,陕西电视台举办首届“桃李杯”神童戏曲大赛,家里给雷格格报了名,原本只是抱着参与的心态,没想到在数百名的群众选手中,雷格格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业余组比赛一等奖。

  雷格格的获奖,让家里人看到了孩子身上的内在潜力,于是,家里人开始带着雷格格上西安找卫水珍、丁小玲、李娟等秦腔艺术界的名人,给她指导排戏。小小的雷格格,学起戏来很刻苦,也很用功,她很快就能领会老师教的东西。

  2003年,年仅6岁的雷格格参加陕西电视台举办的《秦之声》少儿大叫板,获得冠军,赢得奖品小轿车一辆。这下,雷格格的名气一下在全省叫响了,省内各大新闻媒体也对此事给予了极大关注。

  2004年,雷格格参加全国少儿小梅花大赛,获大赛金奖。摘取了国内戏曲界最高奖项后,雷格格应酬开始多了起来,她先后随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参加西北巡回演出、赴京演出,所到之处,观众无不拍手称快。

  2004年12月,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专门为雷格格制作了专集———《神童雷格格》,里面收录了雷格格13个唱段。

  为了让雷格格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家里专门把她转到了白水县一所全封闭式学校,为了照顾雷格格的饮食起居,她妈妈专门到学校食堂工作。在妈妈的照料下,雷格格每天都是6点起床,在学校里吊嗓子、跑圆场,练1个小时的功。晚上,写完作业后,再继续练功。由于,平时演出会拉下一些课程,妈妈还充当了雷格格补课老师的角色。每次演出拉下的课程,雷格格总能及时的补上来,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很好。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是晚上9时多,晚会也要结束了,雷格格还得参加谢幕。随后她又要连夜赶回白水,第二天还要上课。匆匆作别之后,记者结束了短暂的采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