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 |
3月28日一大早,记者在办公室等到了全国小梅花金奖获得者、全省连续3年少儿小梅花一等奖获得者的秦腔奇才———10岁的少年宋辽。
宋辽是临渭区下吉镇人,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便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宋辽的奶奶告诉记者,宋辽从1岁多就开始跟着他们老两口生活。因为老两口都是戏迷,没事的时候一个拉一个唱。每天晚上哄宋辽入睡的催眠曲也都是清一色的秦腔段子。在这样的熏陶下,2岁大的宋辽已经能熟练地演唱《三滴血》中的《悔言》一段唱腔。
到了2000年,也就是宋辽3岁的时候,宋家老两口无意中看到陕西电视台《秦之声》举办秦腔大赛,他们想着娃成天在村里唱戏也没啥出息,倒不如进省城让专家们看看,看看娃的水平到底咋样。随后,老两口带着宋辽踏上了去西安的班车。没想到,这场比赛远比老两口想像的盛大,1600多名选手来自全国14个省份的100多个县市。而3岁的宋辽更因为是年纪最小的选手而吸引了无数人的瞩目。初赛、预赛、复赛,小宋辽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获得了荧屏奖,虽然不是最高荣誉,但对于一个年仅3岁,且是第一次参加大型比赛的孩子来说,已经难能可贵。
令老两口惊喜的是,小宋辽的获奖之路还仅仅只是个开始。仅是2002年一年,他就先后获得了《秦之声》少儿大叫板冠军决赛奖、陕西省第二届少儿梅花奖二等奖、渭南电视台庆祝16大“曙光建材杯”秦腔大赛一等奖。
2003年或许是改变宋辽一生的一年。虽然无数场的比赛和演出经验使宋辽的技艺日趋完善,但老两口还是觉得如果要再上一层楼,还需要给孩子找个更加专业的老师。于是,经人介绍,他们找到了秦腔前辈卫赞成。几个月后,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少儿梅花奖上,经过名家精心调教的宋辽以一出震惊四座的《周仁回府》获得了业余组金牌,还被授予秦腔金花称号。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他连续3年获得陕西省第三届少儿梅花奖一等奖,也就是这一年,他接到千里之外的山东电视台的邀请,千里迢迢为其录制节目。
选择学戏,就选择了辛苦。在大多数同龄的孩子还沉迷于电脑、游戏、偶像的时候,年仅10岁的宋辽,早已习惯了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功。这么多年来,对于他来讲,除去练功,上课、吃饭、睡觉就是他的全部生活。
满以为他会因为比赛和演出而荒废功课,但宋辽的奶奶骄傲地告诉记者,宋辽年年都是三好学生,年年都是年级前三名,还经常在英语竞赛、作文比赛获奖。这几年来,他获得的各类奖状已经把家里的一面墙都贴满了。老太太满脸希冀地说,等过两年家里盖了新房子,一定要专门腾出一间屋子放置宋辽的各类奖状、奖杯、获奖证书。
老两口还告诉记者,现在宋辽成名了,有时候走在街上还会被热心的戏迷认出来。其中有一位甘肃的冯老汉,更是慕名赶来,把宋辽认作干孙子,带着他四处游玩,回到甘肃后,还时常给宋辽寄些零食、衣物、零花钱等。宋辽亲切地称他为“戏迷爷”。
因为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宋辽在自己的作文《我最爱的人》中写道:“我最爱的人是我的爷爷奶奶,我长大之后要挣钱孝敬他们。”说到这里,宋辽的奶奶有些激动,她说:“我们老两口都是农民,他爸他妈都是给人打工,家里能有几个钱?但是这几年,别的不说,光是一身上百元的戏服就给他做了6套,这个钱,我们从来没有舍不得。娃爱唱戏也唱得好,我们不能把娃埋没了。我还经常给人说,我们宋辽是‘土墙、烂房、穷窝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结束采访时,记者问宋辽长大后想做什么。没想到,这个在舞台上面对数千观众都丝毫不紧张的小明星竟然腼腆地半天不说话,在爷爷奶奶的鼓励下,他终于很不好意思地说:“我长大之后要做个科学家,为祖国建设服务。”这一番标准的小学作文套话搞得记者哭笑不得,百般开导,他终于说了真心话:“我长大之后要当国家一级演员,要当编导,我不光把戏唱好,还要编戏给人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