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缘何沦为“辟谣控”?
(2011-08-15 07:34:46)
标签:
郭美美玉树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老年公寓小天使基金杂谈 |
分类: 吐鲠集 |
朱方清
作为全球性的公益慈善组织,红十字会本应最具公信力。但自“郭美美事件”之后,中国红十字会一直行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仿佛一副被触发的多米诺骨牌。
而更加不靠谱的是,中红会在这场信誉危机面前似乎不大喜欢自我省察,却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应对各种质疑或“谣言”上,颇像一个地道的“辟谣控”。
“郭美美事件”发端以来,红会先后发了若干声明,或者通过其官方微博、官员接受采访等形式进行了大量解释工作。但是回过头看,会发现仍然是“一地鸡毛”,公众至今很难看清其真实面目。以致郎咸平教授也抢先以记者身份力邀郭美美母女继续爆料,结果弄得旧虑未消,又添新疑,郎教授本人则“发狠”撰文向红会连发三问,但至今并未见有说服力的回应。反倒是郭美美冒充红会下属总经理、博爱小站借助公益平台推销商业保险、商红会成立十年财务混乱从未审计等等这些基本事实被记者从各种渠道挖出,红会的声誉一而再地受到损害。
有资料表明,郭美美事件使得红十字会信任度降至历史最低,公众捐赠热情严重受挫,多个地方红会捐赠收入空账运行。深圳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事件后,该会收到社会捐款几乎为0,一个多月来唯一一笔捐款为100元;佛山红十字会公布在郭美美事件后,再未收到任何捐款;青海红会发布玉树捐款明细称,郭美美事件后捐款多为1元。
如此前所未有的危局当前,红会本应痛定思痛,亡羊补牢。然而他后续的表现又如何呢?我们看到,在兑现其承诺的捐款信息发布平台上,十万元以下的捐款被忽略不计,甚至玉树还没地震就有人捐款;当有人对其公务用车超标发出质疑后,红会回应“纯属谣言”,理直气壮地宣称包括副部级离退休官员在内人手一台专用轿车符合规定;近日媒体披露红会利用“曜阳国际老年公寓”开发房地产,其辩称只是与合作企业开展“半公益、半商业”的偿试;红会小天使基金筹款8万只给患者3万,红会一方面解释是“根据规章流程”分批支付,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属“工作失误”,将和当事人“进行协商”。
不难看出,红会之所以热心四处“辟谣”,且漏洞百出,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的确自身“多屎”,许多方面不清不白或管理混乱,根本经不起严格的推敲。二是对舆情的性质以及应对方法出现严重误判,总以为公众就是专门挑刺、拆台甚至专爱“造谣”的,而自己地位特殊,声量够大,只要不断辨驳,就不愁左右不了舆论。而这二者相互作用,使得红会只知一味地眼光向外,专注于“辟谣控”的工作,结果欲盖弥彰,南辕北辙,于“自救”本无益,离公众的合理期待也愈加遥远。
网络新近诞生一个“辟谣联盟”,其发起人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说,“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追求真相的愿望”。中国红十字会依据其章程,遵循的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确立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基本原则,要求其阳光透明运行,彻底给公众一个“真相”,是理所至然的。在人们的潜意识里,红十字会是一棵“无本万利”的摇钱树。他们满以为无形资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在信誉崩塌之下,再好的资源也可能毁于一旦。红会只有拿出全部的诚意,放下“官本位”的架子,抛弃单纯依靠“辟谣通关”的企图,全面反思并整改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回归正路,重新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