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职副县长缘何掉进“罗生门”?
(2011-08-11 07:52:32)
标签:
罗生门河南新科政法委书记领导职务 |
分类: 吐鲠集 |
朱方清
中新网8月10日电近日,网曝“河南泌阳被免职的副县长一直还是副县长”、“免职的副县长被提拔重用”。对此,河南省驻马店市委组织部干部科表示从未下发文件免去王新科副县长职务,截止目前,王新科仍然是副县长。但是,泌阳县委宣传部官员则称,王新科被免职确有其事,迄今“只是安排(他)一些活干”,未见有文件重新任命他为副县长。
本来就像“1+1=2”一样简单的问题,竟然出现如此复杂的局面。2010年3月22日,主管安全的副县长王新科因一起死亡9人的矿难而被免职,根据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一年内不得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然而时隔一年余,此事仍在王副县长到底是否被免职上面纠结。上边,市委组织部说没有免过职;下边,县委官员说免职了,生生成为一道“罗生门”。
一件公开处理的事情出现两种绝然相反的说法,其中之一必属谎言,是一定的。而这谎言来自一级政府组织,未免让人恐怖。河南是矿难多发地,全省治理一直保持高压态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就是事故结果与相关领导的责任追究挂钩。现在好了,王新科“罗生门”告诉人们,安全事故追责很可能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甚至弄虚作假的暗流,那些所谓“领导负责”、“狠抓落实”、“严肃查处”等词汇,在某些地方或官员眼中只不过华丽的口号而已,实际上大有敷衍和变通的余地。
明里惩罚,实则安抚;表面声色厉荏,实则心慈手软;制度看似刚性,执行经常走样,这些正是官场现实中常犯的通病。由此带来的是,嘴硬、撒谎、遮掩、诿过、欺骗等等丑行陋习在官场大行其道,官员出糗没有勇气承担而是百般狡辨,部门机构犯错总想着逃避舆论大事化小。严肃的干部问责制度被各种“潜规则”架空,不能不说正是时下官场风气涣散以及诸多积弊久治不愈的核心症结所在。
不可思议的是,就在笔者苦陷王新科的“罗生门”之际,河南泌阳官方对此事又有了新的“说法”,其通过人民网称:早前给予主管副县长王新科的处分是“记大过”而非免职,正是因为王新科受到了处分,王新科虽然按照规定程序担任了政法委书记,却暂未按惯例进入县委常委会——事情进展到这里,我不得不把它与当下正热议的“郭美美事件”联系在一起,这两桩事情的主角的“信口开河”、“前言不搭后语”何其相似也。哎,说几句真话,让人看清清楚点自己的真面,咋就这么难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