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柏芝给犯错者哪些人生启示

(2010-07-17 10:03:37)
标签:

哲理

艳照

启示

感恩

张柏芝

娱乐

分类: 散漫集

朱方清

张柏芝,当这个淡出银幕足足3年的名字,在上海滩重现,舆论的铁板再次发出了“嗞嗞嗞”的强力关注和滚烫邀请——这些都足以证明,不管娱乐圈怎样风水流转,她依然是最具期待性和关注度的锐利女星。

初出道时,她被人提及最多的,是倾城的貌,再后来,是灵气四溢的表演,但所有这些,都比不上在她身上集中爆发的那些青春叛逆、敢做敢当,更能展现出一个女性的复杂内在与艰难成长。她是如何走过那段沉寂,现在又准备怎样破茧重生?近日她接受《时尚·COSMO》采访时所袒露的心迹,应该能给在人生路上犯过错误、走过弯路的人们深刻的启示。

http://images.rednet.cn/articleimage/2010/07/16/1643275882.jpg

张柏芝2008年发生的那场艳照风波以及近三年来以“相夫育子”的方式沉寂影坛,想必是许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结。而面对这个复杂而尖锐的话题,张柏芝的态度一如继往地从容淡定——

“我首先最感谢的还是上天。因为这件事情没有令我不开心,还让我学会感恩,并且现在变得更快乐。是上天安排在我那么好的一个时刻——结了婚,生了孩子,嫁了谢霆锋这么一个男人,被那么开通、那么有时代感的公婆接纳时——发生这件事情。我真是感谢上天,上天让我感受到自己运气很好,对此我难以表达感恩之情。”

而当记者问到:“事情发生的当下,你是不是内心痛苦到了极致?”张柏芝的回答是:“没有人是完美的,一个成年人做过什么事情,自己肯定是要承担这个事情的后果的。在那个当下,我反而没有想到我自己,那时,我的担心其实是大过痛苦的,担心家人会担心我,更担心我的儿子。”“我想自己是一个挺阿Q精神(她从哪里学到这个词汇?)的人,不会太消极,毕竟发生过的事情没法磨灭了。我反而是很积极地去思考将来可以怎么做,怎样把这件令人不开心的事,转化为积极的事情。”

张柏芝总结道,对于照片风波,我真的觉得“得到”很多,因为人生路不可能永远顺遂、处于高处。要是那样的生活,也不会快乐。要有高,也有低,那样才是最幸福,最开心的人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我的人生可以让我经历别人无法经历的事情。年轻时任性行事,犯过错,对我来说是好事,没摔倒过,怎么知道痛呢?总好过到了50、60岁的时候摔下来,永不超生。“人应该相信自己,清楚自己的信念,坚定走下去,其余的交给天去判断。而且外面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开了什么样的花,结了什么样的果子。”

张柏芝的上述表露,让人耳目一新。这哪是经历过不雅往事与舆论风暴的挫败者,分明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与强人。从中可见,张柏芝近几年的从容淡定决不是伪装出来的,除了老公及家人的鼎力支撑与呵护外,走出泥沼的正是靠她自己的巨大努力,而这过程写满了看似简单却足以升华人生的几个字,叫作“感恩”、“担当”与“奋起”。

感恩使人内省,担当使人顽强,奋起使人自新。这三大要素,正是人生路人遭遇挫折的人们需要付出的筹码和代价,也是最正确的选择。从“艳照门”之后的近三年来,在强大的现实压力下,我们看到张柏芝没有丝毫的怨艾与颓废,而是勇敢地承担起一切,对修正过去、迎接未来始终表现出极大的诚心、耐心与毅力,从而用无声的行动消解了不良的阴影,迎来风暴过后的宁静,也赢得了公众的普遍尊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帝都善待迷途知返的孩子,张柏芝无疑用超非的勇气与睿智越过了人生的险滩,也为世人提供了如何战胜挫折的现实版本。

然而无论在娱乐圈还是在我们的周围,犯错之后不能直视甚至愈走愈偏的例子随处可见。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同涉艳照风波,一些女星还故作清高,胡说八道转移视线;有的演员被贪官潜规则,仍摆出“清者自清”的脸孔,直至最后被戳穿;有的名人学位造假被揭发,还百般狡辨大言不惭。这类人的心胸境界与张柏芝比起来何以道里计,其最终能否从过错中得到教训与长进可想而知。

张柏芝的一句“重要的是你开了什么样的花,结了什么样的果子”,既是她坚强面对人生际遇的真实写照,也是送给无论顺境还是迷途中的人们的一句良言。但愿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

 

新近博文精选,欢迎阅评——

关之琳与富商之恋为何遮遮掩掩

梁洛施激起多少灰姑娘的嫁富梦

唐骏的“伪真诚”比造假更可耻

替“奸商导演”冯小刚捏一把汗

李连杰37岁立遗嘱有何隐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