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阿丁兄对老海、老福两位大佬的述评,言辞间颇有些扬福抑海---这差不多是陈词滥调,没什么稀奇。但问题在于,两人文学成就之高低还真不好说,看不上其中任何一个大概都有偏颇之嫌。我最想问的是,之于海明威的“好读”,各位真看懂了福克纳?!
海明威、福克纳都是诺奖得主,生前已是美国文学界名副其实的大佬,也是影响中国作家最多最大的两位现代派大师,尤其福克纳,对莫言的影响显而易见,莫言自己就说他一直打算逃离福克纳大爷这座滚烫的火炉,但看起来并未成功。至于影响了他的另一位拉美大师马尔克斯,一直虚心承认正是海明威、福克纳二位爷教会了他如何写作。从他那一批良莠不齐的小说中就能看出端倪:《星期二午睡时刻》、《纸做的玫瑰花》等等一批早期短篇小说带有强烈的海明威风格,干净,克制,隐忍,叙述放在第一。后来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乃至《百年孤独》等等一批更大的作品,则显然“被”福克纳了;《恶时辰》、《枯枝败叶》则又有胡安·鲁尔福的影子----所以我一直认为老马是个二流作家,原创性怎么也逃不过上述几位,别提《巨翅老人》、《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明明是卡夫卡嘛!
扯远了。借老马说事,不过想说明老海、老福的影响力。这二位一度让我痴迷不已,尤其老福,年轻的时候觉得《喧哗与骚动》牛逼得一塌糊涂,之后陆续拜读他一批经典中短篇,《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干旱的九月》、《夕阳》、《熊》……再之后是《我弥留之际》、《圣殿》、《押沙龙押沙龙》、《八月之光》等等杰作,显然,你能从福克纳身上学到很多,比如余华就学到了如何处理极端状态下的人物心态----写行动就够了。我那时真年轻,觉得福克纳其实好学,缠绕,复杂,奢繁,这还简单?不就是把一个句子弄成三个句子说吗?而且还得说得煞有介事?
老福的影响,之于一大票中国作家而言,正是泥沙俱下、汪洋恣肆的写作方式。它看起来难,实际上不。
因此老海总看不上他。说实在难以忍受这家伙如此的絮叨。
海明威是福克纳的对立面。如果老福是天空,老海就是大地。老海的小说我23岁之后才认真看,震撼不已。《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战地钟声》、《老人与海》等等几部长篇小说已然很棒,尤其《战地钟声》,三天内发生的林林总总控制得如此惊人,且从容不迫,庄严优雅;他的短篇更棒,那种干脆利落、谨慎节制、言外之意、处处留白……《杀人者》、《白象似的群山》、《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以及《亚当斯故事集》都好得不得了,老布鲁姆就说从没有一个写作者能像老海这样在一部短篇里头塞进那么多。优秀的经典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当你每次读它,似乎都是新的------老海的短篇小说大多如此。更有论者认为,任何一位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大部头都比不上老海的短篇小说更能表述战后年轻人的“存在”。多高的评价!
我所尊敬的马原也对海明威褒奖有加,尤其喜欢他的《永别了武器》,谈起老海,马原总是两眼发亮,“《永别了武器》,真正懂小说的人,都会认为那可是文学星空中最亮的星座之一啊!”
老海的影响力活着的时候已然很大,无数年轻人开始模仿他那些看似简单的“硬汉”风格,黑色侦探小说的兴起与海明威式的叙事不无关系。彼时福克纳名头尚无法望老海项背。不止于此,老海这个口头加行动的老牛仔始终以其表演般的热忱践行着自己的写作与生活,他要在两方面都成为无可争议的偶像,并且他也神奇地做到了。彼时,老福在干嘛?缩在南方乡下,烧炉子,写小说,后来还去了好莱坞,给如日中天的侦探小说大师雷蒙德·钱德勒捉刀写剧本,而且撂下狠话,“一个好作家,干什么都毁不了他。”
老福的声名鹊起与他在法国获得一拨大人物的强力声援密不可分,比如纪德,萨特(如果我没记错),他的盛名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出口转内销杀将回来的,同时也得益于马尔科姆这类大腕的鼎力支持。
作为简约文学与繁复文学的两极,两种代表,两个代言,我纳闷的是老福干嘛那么瞧不上老海的积极入世。难道,一个写作者非得把自己憋在某个角落里,远离聚灯光才能写出大作?换言之,难道非得“苦熬”才能写出人类的苦熬精神史?聚光灯下、聚光灯外其实都能诞生大师,关键看作家自己的努力和禀赋,与生活方式有鸟关系!老福说老海装逼,后来一干中国作家也都跟着起哄,说老海就是装逼嘛。我倒想问问:人上了战场,身上带着几百块弹片,自己掏钱买船反法西斯,还装?!那哥们,你装一个给我看看?就算老海的生活有表演成分,可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他的表演由心而发,不是枪一响就尿裤子的怂货,更不像中国当代某些牛哄哄的大作家们连句人话都不敢说。单凭这一点,单凭这家伙冲锋陷阵当间谍打鬼子,我就想说,老海有种!!
至于扣动扳机那一下子,老福说他演砸了。的确,老海是有点过分,这一下子连观众都给侮辱了,相当于往人脸上吐痰,或掐着脖子说你丫的为什么不好好看我的戏?!那一刻,我相信老海自己已分不清现实与表演的边界。但,话说回来,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彼时彼刻的老海,包括福克纳,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有什么资格指认老海沉溺表演?!他的伤痛,他罹患老年痴呆的苦楚,他再也写不了小说的无奈,再也无法行动的悲凉,又岂是任何一个外人可以感同身受的?!再说,他的父亲亦死于自戕,据说自杀也会遗传,如此看来,老海之死亦是生物学上的无奈抉择,任何人有什么资格对此指手画脚?除非你因无限的爱他而生出无限之痛恨。演砸了?你演一个瞧瞧?
说实话,老海老福的恩怨与他们的文本无关。
老海的短篇佳作超过老福,老福的长篇巨制似盖过了老海。这么想来,他们各自的遗憾,恰恰被对方弥补。任何人都无法完美,只要奉献了真正的经典便足够!
我自己,说实话,还是偏爱爷们的,行动的,狂烈的,忧郁的老海,哪怕他的胸毛有时候是贴上去的。
苦熬的老福很适合众多苦熬着的中国观众的口味。但我还是要追问开头的问题:他的作品,你真懂了吗?比如《押沙龙,押沙龙》?
苦熬,又何尝不是一种表演?
8月14日
草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