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瞭望专栏)“刀锋战士”的梦想与现实

(2012-08-09 11:12:02)
标签:

杂谈

(瞭望专栏)“刀锋战士”的梦想与现实

 

                 陈鹏

 

当“刀锋战士”奥斯卡·皮斯托瑞斯现身伦敦奥运会的400米跑道,很多观众已热泪盈眶。

两条被称为“飞豹”的义肢带领他飞奔,他的两侧却是速度更快的健全人;尽管他最终输掉半决赛,可现年25岁的南非小伙已经把他伟大的梦想变为滚烫的现实――参加健全人的奥林匹克运动,和健全人一起追逐金牌。

奥斯卡·皮斯托瑞斯天生没有腓骨和踝骨,11个月时不得不截去下肢;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运动天赋:和健全人一起玩拳击、橄榄球、水球和网球,尤其在拳击和橄榄球方面毫不吃亏,17岁时他在一次橄榄球比赛中膝部受伤,转而进行跑步康复,不料一举发现自己的短跑天分,很快成为残疾人T44级赛事中的佼佼者;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他斩获200米冠军和100米季军;2005年,皮斯托瑞斯出现在南非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与健全运动员一起飞奔并获得第六,创造了残疾人400米跑的世界纪录;3年后出征北京残奥会,他一口气拿下100米、200米和400米三块金牌……刀锋战士引来全世界的关注,人们亲切称他为现实版“阿甘”或残奥会上的“博尔特”,但都不及“刀锋战士”来得亲切――2012年,这位历史上第一位参加健全人奥运会的双腿截肢运动员,也是人类历史上首位同时参加同一年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运动员,正带着他状如刀锋的“飞豹”狠狠切入健全人的现实世界,延续并建构了伟大的奥运精神。

让我们重新回到他载入史册的比赛吧。8月4日,伦敦奥运会400米首轮预赛,皮斯托瑞斯踩着“飞豹”踏上玫瑰碗跑道,现场8万观众的欢呼声震耳欲聋;小皮跑出个人今年最好成绩,45秒44,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半决赛;赛后“刀锋战士”双手抱头仰望天空,久久不愿离去。“我不知道该不该哭,当时的感觉百感交集,这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经历!”

8月6日的半决赛,小皮终以46秒54位列小组第八,未能进入决赛,但现场观众送上的掌声绝不比送给任何一位奥运冠军的少;感人的一幕出现了:位列小组第一、格林纳达的19岁天才吉拉尼·詹姆斯(本届金牌得主)主动和皮斯托瑞斯拥抱,并要求和他互换号码牌,此举引来现场观众潮水般的掌声与欢呼……随后,“刀锋战士”走向每一位参赛选手并和他们亲切握手,那一刻,伦敦奥运会仿佛摒住了呼吸。

“他就是我尊敬的那种人,他给体育注入了非凡的品质。”赛后接受BBC采访时,詹姆斯看着皮斯托瑞斯的号码牌动情地说,“我非常喜欢和他一起比赛!” 小皮则说,“虽然输了,但能和健全人一起征战奥运会,已经很开心!”

刀锋战士的义肢由冰岛一家知名残障人器械公司研制,约8镑重;为了便于参赛,“飞豹”还被装上了鞋钉;由于价格昂贵且难以控制,目前“飞豹”的全球使用者不到300人。从皮瑞斯托斯2004年意欲征战奥运会以来,围绕他是否从高科技的“飞豹”中获益的争论就从没停歇,有专家搬出一大堆研究数据:小皮比健全选手少支出25%的体能;假肢能提供超过踝关节的3倍反作用力;小皮的肌肉在奔跑中产生的乳酸相对更少;健全选手前200米速度快而后200米速度减慢,皮斯托瑞斯则刚好相反,他在后200米的速度无人能及。

但小皮和教练对于这些指控都予以批驳:“飞豹”并没有给他带来更多优势,反而带来诸多不便,比如遇上下雨,义肢与身体的连接就容易出现问题;他的起跑速度远远比不上健全选手,而且30米后才能找到节奏;膝盖不能灵活弯曲,限制了力量爆发。皮斯托瑞斯更强调,他每天的训练安排与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没什么两样。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最终扔掉了运动专家们冰冷的数据,早在2008年之前就宣布皮斯托瑞斯有权参加北京奥运会,这无疑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极大尊重与重申,只可惜刀锋战士当时的成绩没能达标;今年3月,皮斯托瑞斯终以优异成绩跑进伦敦奥运会,但争议还在继续。“刀锋战士”很无奈,“它们是我的腿。我比其他人更刻苦训练,我一睁开眼想的就是训练,这才是我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除此之外,我不认为自己与健全人有什么区别……我只想说,每次跑完后,与义肢接触的部位总会出现你们难以想象的糜烂和疼痛,难道我比别人少一双腿我还占了便宜吗?”

该如何定义残疾人获得器械支持之后的奥运身份?多年来,国际田联一直在科学技术和公平竞争中寻找平衡。一方面禁止科学辅助器材,如兴奋剂、轮椅在马拉松运动中的使用等等,另一方面则鼓励科学的训练方法,如允许运动员在高压氧舱之类的仪器里休息,从而提高氧气携带能力,但残疾运动员自身体现的拼搏精神与两者并不相悖,反而深刻折射了人格魅力与奥运精神,奥委会容许他们进入赛场更包涵了深沉的人文关怀,这远远超越了那些麻木、冰冷的科研报告或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批评;顾拜旦创立奥运会时的就立下“参加比取胜更重要”的夙愿,这表明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并无鸿沟。戴着义肢飞奔的刀锋战士也并非奥运首例:1904年,美国人乔治·艾塞尔在圣路易斯奥运会上穿着木质左腿获得6枚体操金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麻痹患者乃罗利·菲尔霍为新西兰赢得射箭金牌;悉尼奥运会,美国盲人运动员马拉·鲁尼恩参加了女子1500米的比赛;在北京奥运会上,来自波兰的乒乓球女选手帕尔迪卡小臂残缺,成为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双重参赛者。

奥林匹克原本就是弥合种族争端、调节国际关系、捍卫不同肤色民族和种群之间人类梦想与和平愿望的盛会,因此必然凝聚着深沉而普遍的人类情感;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争金夺银固然是奥运会的华彩,但为了生命尊严所进行的奋争和共享更是奥运会的精髓――赛场上的胜者只有一个,但不断追逐梦想的运动员或每一个平凡人,永远不是失败者。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刀锋战士征战伦敦赛场既创造了他个体生命的历史,也让人们再次感受了奥运精神的伟大。当数以亿记的观众目睹小皮的奋力奔跑,他的精神已经给赛场之外的健全人带来深深震撼――不得不承认,残疾人在社会生活中仍常备歧视,他们时常面临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困境却很难得到援手;刀锋战士的急速狂奔或许能给健全人、残疾人诸多启示:身体残疾也能怀揣伟大的美梦,健全人与残疾人之间的沟壑,也并非不可逾越。正如皮瑞斯托斯赛后说的,“我很惊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身体障碍人士能和健全人一起角逐,这是对体育本身的一针强心剂,同时也再一次告诉世界:我们能做到所谓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回到小皮11个月被截肢之夜,母亲给儿子写了一张小纸条,“失败者绝对不是最后一个跑过终点的人,而是那些放弃竞争的人。”皮斯托瑞斯15岁时,42岁的母亲因病去世,小皮将母亲的生日纹在胳膊内侧,每逢比赛都要闭目祈祷,缅怀母亲――在天有灵,母亲必然看到儿子已经实现了梦想,当然也会看到,儿子为这个梦想付出了多少努力。(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