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松江“浦江之首”风景日戳

(2025-11-10 08:09:10)
标签:

风景日戳

浦江之首

华亭

松江

丰子恺

杂谈

分类: 闻锺记邮
松江“浦江之首”风景日戳
邢台风景·扁鹊祠

聞鍾記郵(5481)松江“浦江之首”风景日戳
又收到高品女士寄给我的一枚明信片,同样明信片的背面依然还是“丰子恺漫画选”的作品。很感谢高品女士的信任,只可惜目前本地很少有邮戳,这份邮情只能先欠下了。在此之前收到了高品女士从上海松江、龙华等不同的邮局寄给我集美明信片,明信片背后的图案都出自“丰子恺漫画选”,寄出的邮局也很有新意,有几枚还使用了风景日戳销邮资。
国庆假期期间,一枚加盖了“浦江之首”风景日戳的明信片从上海松江寄出,收到之后感觉这枚邮戳一定有故事。松江之“首”,始于地理的禀赋与自然的馈赠。作为黄浦江的源头所在,松江境内河网密布、水脉纵横,吴淞江、黄浦江、泖河三江汇流,构成了“九峰三泖”的独特地貌。九峰如黛,自西向东绵延起伏,天马山、佘山、辰山等诸峰错落有致,既是天然的生态屏障,亦是历代文人寄情山水的精神家园;三泖如镜,泖湖、淀山湖、元荡湖相互贯通,与纵横交错的河港浜浦共同织就了一幅“水网密布、湖荡星罗”的江南水乡画卷。
“山水相依、江湖相拥”的地理格局,不仅造就了松江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使其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更赋予了它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早在秦汉时期,松江便是吴越地区的水运要冲,商船沿着江河往来穿梭,将江南的丝绸、粮食、茶叶运往各地,也为松江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与繁荣的商贸。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松江东接上海中心城区,西连苏州、嘉兴,北邻长江口,南濒杭州湾,G60高速公路、沪昆铁路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成为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沟通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松江在长江三角洲的腹地,上海的西大门,松江以“上海之根”的厚重底蕴,承载着“松江之首”的深远意蕴。这一称谓,既指向其作为黄浦江上游水系的地理源头,更彰显其在上海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发展进程中的引领地位。从良渚文明的星火初燃到唐宋华亭的文风渐盛,从明清府城的繁庶鼎盛到当代科创的蓬勃崛起,松江始终以“首”的姿态,在时光长河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一座集地理之要、历史之深、文化之盛、发展之先于一体的典范之城。
松江的“首”,深植于历史的积淀与文明的传承。如果说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现代都市,那么松江便是这座都市的“根”与“魂”。早在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先民便在松江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早期的农耕文明。到了良渚文化时期,松江广富林遗址的发现,更是将上海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数千年,被誉为“上海之根”。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大量的玉器、陶器、建筑遗址,印证了当时松江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城市文明,成为长江下游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北宋时期,华亭县升为华亭军,后改为华亭府,旋即更名为松江府,“松江”之名正式确立,并沿用至今。明清两代,是松江府的鼎盛时期。作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府城,松江府管辖范围广阔,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素有“苏松赋税半天下”的美誉。当时的松江,棉纺织业独步天下,“松江布”远销海内外,成为明清时期中国纺织业的中心;商业贸易空前活跃,府城内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形成了“十里长街、百货辐辏”的繁华景象。历史上的“首”,让松江成为上海文明的发源地与核心承载地,其千年积淀的历史底蕴,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源头。 
松江之首,既是历史的荣光,更是时代的担当。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松江必将以“首”的引领、“首”的担当、“首”的作为,勇立潮头、奋勇争先,书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松江力量。能有机会见到这枚2001年启用的风景日戳,真的要感谢高品女士。
最有意思的还是明信片上的“丰子恺漫画选”,这一枚明信片的主题是“前面好青山,舟人不肯住”。这句话出自弘一法师,不曾想一句禅语,能引发子恺先生的灵感,青山在前,流水行舟,只可惜划船的艄公没有文人的雅兴,面对青山流水,诗意大发。舟人无暇顾及眼前的美景,想的是尽快将客人送到目的地,其实这就是行走在社会的两类人群,一类是衣食无忧,潜心做学问,另一类则是终日为了生计奔波。能把思想不同而两类人集合在一起,恐怕只有画家的思维了吧。

松江“浦江之首”风景日戳

松江“浦江之首”风景日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