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终南一览华夏好河山
标签:
终南邮戳邮局秦岭华夏好河山杂谈 |
分类: 闻锺记邮 |
聞鍾記郵(5479)登终南一览华夏好河山
说到了华夏好河山,就会想起过去看过的一部影视作品中的一段唱词“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就在这个月5号,中国的“福建”号航母正式入列,从而让中国实现三舰同框,开启了三航母时代。但很多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7号了。我们已经从“中国梦”第一组邮票上见到了辽宁舰,从《中国船舶工业》第二组邮票上见到了山东舰,期待在不远的未来在邮票上一定能见到福建舰。最令人激动的此次福建舰不是单独入列,而是带着一个航母打击群,整体入列,单日新增7艘主力舰船,又创下了一个中国记录。当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怎能不令人欢欣鼓舞。有了这些驰骋在祖国万里海疆的舰船,那种满满的安全感不用怀疑。
前些时候,西安范老师游走周至,从终南邮局寄给我一枚明信片。看着邮戳上的终南,莫非这里就是传说中的终南山所在?说来很惭愧,幅员辽阔的祖国真的太大了,以至于很多有意义的地方并没有走到。就像陕西,至今也就去过两次西安,其他的城市还停留在地图上。不过自从结识了范老师,时不时能收到他寄给我的明信片,对于关中大地也就从邮戳上逐渐地熟悉了。期待着有朝一日也能游走在陕西这片古老的大地上,看一看陕北的黄土高原,听一听高亢的秦腔,望一望圣地延安的宝塔山,领略神秘秦岭等风采,到汉中去追寻已经远去的鼓角争鸣对了,再到终南山沾沾仙气。
周至县如一颗温润的明珠,镶嵌在秦岭北麓的关中平原西部山河之间,这里南依终南山,北濒渭水,自古便是关中腹地通往陕南、巴蜀的重要门户,更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孕育地之一。而位于周至县域中部的终南镇,因地处终南山北麓余脉,得名“终南”,既承载着终南山的空灵与厚重,又延续着关中平原的烟火与繁华。在这座古镇的核心区域,终南邮局静静伫立,终南邮戳不仅是邮政通信的凭证,更成为记录地域变迁、传承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将终南的历史、周至的底蕴与终南山的文脉,浓缩于方寸之间,见证着时代的更迭与文明的赓续。
终南镇地处周至县城东南,南接终南山主峰太白山余脉,北邻渭河冲积平原,兼具山地与平原的地理优势。终南山作为秦岭的核心段落,不仅是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更是文化上的精神象征,自上古时期起,这里便是先民祭祀天地、祈福安康的圣地,道教文化在此生根发芽,老子著《道德经》于楼观台,重阳真人创立全真教于终南,使得终南山成为“天下第一福地”“道教祖庭”。终南山的隐逸文化绵延千年,无数文人墨客、隐士高人在此修身养性、吟诗作赋,留下了“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千古名句,也塑造了终南“隐者之山”的文化形象。
看来没有猜错,这个“终南”邮戳,真的就是终南山。终南邮戳是地域文化的“浓缩载体”,承载着终南山的道教文化与隐逸文化,体现了关中平原的农耕文化与民俗风情,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与“乡愁寄托”,承载着对故乡的思念与牵挂。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逐渐取代了书信,但终南邮戳所承载的情感价值并未消失,反而成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记忆,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得以重温书信时代的温情与诗意。
进入新的发展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文旅融合的蓬勃发展,终南邮局与终南邮戳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如何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发展,让这一百年邮政品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推动“邮政+文旅”深度融合,依托终南山的文旅资源与终南邮局的文化品牌,打造集邮政文化体验、自然风光游览、道教文化研学于一体的文旅产品,让方寸之间的“终南符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终南古镇,终南邮戳关联的文化符号,构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地域文化长卷。终南邮局作为百年邮政机构,见证了终南地区的历史变迁与社会进步,从通信枢纽到综合服务平台,再到文化地标,其功能的演进,彰显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终南邮戳作为方寸之间的文化载体,镌刻着终南的地理标识、历史记忆与文化基因,从简单的邮政凭证到珍贵的文化藏品,其价值的升华,折射出地域文化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再次感谢范老师寄给我的明信片,在邮戳中,感受终南仙境的美丽风景。
前一篇:鲁迅与高尔基的大师对话
后一篇:沧州也有了彩色邮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