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行其野:女子离婚带走多少嫁妆

(2015-06-29 11:25:31)
标签:

杂谈

黛琪

原诗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篴。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旧姻,求而新特。成不以富,亦祗以异。

诗意

关于此诗的主题,古经学家的意见比较一致,毛诗序曰《我行其野》“刺宣王也”,郑氏笺曰“刺其不正嫁娶之数而有荒政多淫昏之俗”。朱熹长篇大论曰:“王氏曰,先王躬行仁義、以道民厚矣。犹以为未也。又建官置师、以孝友睦姻任恤六行敎民。为其有父母也、故教以孝。为其有兄弟也、故教以友。为其有同姓也、故教以睦。为其有異姓也、故教以姻。为邻里乡党相保相爱也、故教以任。相周相救也、故教以恤。以为徒教之或不率也。故使官師以时书其德行而劝之,以为徒劝之或不率也。于是乎有不孝不睦不姻不弟不任不恤之刑焉。方是时也,安有如此詩所刺之民乎。”方玉润《诗经原始》序此诗为“刺睦姻之政不讲也”。近人高亨以为此诗是入赘女婿的怨诗。从通篇诗意上来看,此诗是婚姻中一方怨婚姻不美,配偶淫婚换新人,旧人愤而别去之诗。跟高亨正好相反,笔者认为此诗是女子的怨诗。


《我行其野》可与上篇《黄鸟》连读。上篇抱怨“此邦之人,莫我肯榖”,以至于怨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此篇解释自己“言旋言归,复我邦族”的真正原因:“婚姻之故,言就尔居。言就尔宿。尔不我畜,言归斯复。”诗中说得很明确,朱熹讲得也很明确:“民适异国,依其婚姻而不见收恤,故作此诗。”当其时也,男娶女嫁制度在周时已经奠基而成熟,成为礼制的根基;“婚姻之故,言就尔居”,也已说明了婚姻中的一方是因为婚姻而进入另一方的家庭,在此居住饮食;至于“民适异国,依其婚姻”,更进一步说明了这婚必须是大族联姻,邦国之间的联姻;这诗是大族女子的离婚之诗。大族婚姻必然关涉国家命运;而女子的别去,却是连嫁妆中的土地财货牛羊人民等,一并都带走了——有点意思。《金瓶梅》里面说到孟玉楼李瓶儿的嫁妆,转嫁多次都还随身带着;《红楼梦》中,王熙凤提到自己和王夫人的嫁妆,似乎是百年都用不完使不烂的——恰说明了这嫁妆中有固定资产如房产土地,金珠宝贝,牛羊人民。


三章,每章六句。首章以臭椿比兴婚姻,臭椿作为人的是遮蔽是不美的,你和我的婚姻就好像这臭椿树,虽然貌似遮阴,实际非常不美,让人不快。诗曰:“自我放逐奔走郊野,臭椿树下暂时遮身。因为婚姻之故,嫁入你家居住,你却毫无善意厚待,我就回去我的家族。”二章以野菜篴菜起兴。篴菜虽能果腹,却不好吃,亦无营养,还有微毒,长久对人有害无益。这就好像我们的婚姻,表明上看有夫妇之义,实际上对我充满伤害。你既然不愿好意待我,我就回我的邦族中去。三章仍以葍菜起兴,葍菜之效,类于篴菜,可知诗人的心中,对这婚姻的失望;更有丈夫不遵礼制,另娶新人,女主人公慨然离去:反正她也没我嫁妆多,而你既要变心,那就变吧,随便了——这种不纠缠不哀怨的慷慨气质,个人人格心性的清刚矫健,与后世妾妇之诗的风味大不相同,令人激赏有加。

和诗

自我放逐奔走郊野,

臭椿树下以求遮身。

你娶我嫁婚姻之故,

我到你家随你居住。

你既对我毫无善意,

我就回我故国老家。


风尘仆仆郊野奔走,

行程漫漫篴菜果腹。

我嫁你娶婚姻之故,

我到你家在此食宿。

恶意相待不想养育,

回我邦族礼制所许。


郊野奔走餐风露宿,

漫漫长途葍菜果腹。

你既不思旧姻之恩,

肆意淫婚更娶新人。

你这新婚非为嫁妆,

只是人心见异思迁。

我行其野:女子离婚带走多少嫁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