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黛琪诗经风雅颂诗歌 |
分类: 黛琪的诗经@风雅颂 |
吉日
原诗: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噳噳。漆沮之从,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既张我弓,既调我矢。发彼小豝,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诗意:
毛诗序《吉日》谓“美宣王田也。能慎微以接下,无不自尽以奉其上焉。”意谓此诗歌颂了宣王待人接物的风度,谨小慎微,身段很低,以至于臣下无不尽心尽力以尊崇天子,谋划国事。古人把君上风度礼仪是否符合礼制看得很重要,觉得其事关国家兴废,民族命运。这样的重视风度,不是没有道理;我们现代人说做事先做人,也是这个意思,在待人接物之中,看出一个人的三观以及做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基本上就可以做出人是否可交、事是否可行的判断了。
南宋理学大家吕祖谦评此诗:“盖搜狩之礼,可以见王赋之复焉。可以见军实之盛焉。可以见师律之严焉。可以见上下之情焉。可以见综理之周焉。”意思是说:“像秋狩田猎这样的礼制之事,可以见到王朝制度在整个国家的实行情况的真貌。从车马粮草方面看到国家军容势力是否威武盛大。从兵士队伍方面看到军队将帅是否遵纪守律。从首领将帅的态度行为上可以看到君臣上下是否尊卑有序,彼此尊敬互爱。从行猎这种集中性的礼制大事上,可以看到国家治理的各方面的情况和整体的效果。”这一段可以说是详细论述了天子的行为风度符合礼制的重大象征与现实意义。
《吉日》全诗四章,每章六句。这是一首武舞歌诗,也是天子身边的人,宰相或太师——高亨称之为“大师”——以天子的身份和立场来写的诗歌,叙述天子田猎、臣下陪随、君臣互敬互爱的生动场景,又有一种从容不迫、清淡娴雅的洒然风度。前二章讲择日,出发,到了“漆沮之从,天子之所”,正是天子的田猎围场。“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天子登高一望,我周实在是地大物博,“儦儦俟俟,或群或友”,百兽散漫于原上,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二为伴。“悉率左右,以燕天子”,至于将臣君子,都带领了左右臣下,陪伴天子燕乐——一种喜气盈盈的不夸张的喜乐场面。“既张我弓,既调我矢”,群臣君子各显身手,天子的弓矢也已经调整妥当,于是天子接过弓箭,(这里的姿态就显出天子不同的风度了。)“发彼小豝,殪此大兕”,那奔走的野猪犀牛,小兽大兽,被天子一箭中的(如果说前面是天子的礼制教养,这里则显出天子的自我节制,保持武力不坠是需要恒心毅力与吃苦的精神的,这是君子贵族天子者,位尊者的必需技能和德性)。于是群臣欢呼,天子答礼,命臣下:“以御宾客,且以酌醴”,用这些来招待我的宾客吧,用这些来作诸位的下酒菜。
武舞而有礼乐的节制,特别能显示出一种文明的美,教养的美,人文的美。全诗有一种雍容典雅的上国风度,透过这一场安详节制的高雅玩乐,写出天子贵族集会中那种放松而友好的祥和氛围:这必须是一首盛世之诗。
和诗:
天子出狩吉日初五,
已经祭祷军神马祖。
狩猎田车已经备好,
驷马雄壮高大威武。
天子登车驰上高岗,
驱逐群兽猎场赶围。
天子出狩吉日初七,
田车骏马早已备齐。
群兽已经驱赶一起,
大鹿小鹿呦呦聚集。
漆沮之间水草丰貌,
天子田猎上佳之地。
登上高岗瞻望周原,
周原广大应有尽有。
兽群原上奔腾游走,
三五成队或群或友。
君子大臣悉率左右,
围猎助兴娱乐天子。
君子驰射身手矫健,
群臣助阵弓马娴熟。
射中小猪举手之劳,
庞然野牛轰然倒地。
所获猎物大宴宾客,
君臣欢欣饮酒酌醴。
微信公号:月出君的生活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