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行塔》:对人性的温热的尊敬与爱

标签:
平行塔文化 |
分类: 今文观止 |
聊聊 @沈嘉柯 和他的新书《平行塔》吧。
夜读《平行塔》这部小说,一直看到半中间,都只有一个人,女主人公敏行,和她偶尔路过的一些事和一些人,还没有什么故事的苗头。不过文字和氛围是很吸引人看下去的,因为你知道会有事发生。后半部分半夜看完。看完后,我做了一个梦,梦境就是这本小说的核心故事,敏行和她的同类遭遇者竭力要忘掉和抹去的往事。我是被这个故事吓醒的。
这个故事的痕迹出现在第七章,一段细小的文字中,这段文字是书中一个露面后就自杀的十八九岁的少年人的网志文字。这段文字本来十分隐晦,跟书中含蓄蕴藉的温馨情调相比,非常突兀,非常刺眼。我做梦梦见的就是这一段文字的故事,不妨抄录如下:
“我又做梦了。梦见猩猩一直被咬,咬着肉一块块撕下来。咬猩猩的是藏獒,浑身腐烂的藏獒。恶心,臭极了的口水,流出来。最后藏獒被猩猩捅死了。真简单。然后猩猩开始做卫生。做完卫生,猩猩让我去写作业……”
第八章里,敏行给丈夫写了一封信,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父母矛盾导致母亲想要同归于尽。母亲准备了鼠药晚餐,并捅死了父亲。敏行因为奶奶而幸免于难。母亲死于自杀。
这些往事对当事人有多严重的伤害呢?至少,第七章中写网志的少年,和敏行的奶奶,都在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第八章中出现了另一个男子,他一直窥探着敏行,收养了敏行救过的麋鹿。在故事的开头,敏行曾经以为他就是那个跟踪她的少年。实际的真相是:收养麋鹿的男子,写网志的少年,都窥探着敏行。他们都是母亲杀害父亲的不幸家庭的幸存者,“重大心理创伤——妻子杀死丈夫,留下可怜的孩子”,孩子从此生活在恐惧与困扰的阴影里,难以自拔。他们从心理医生那里知道了相互的存在,彼此窥探,因为,“我只是想看看,你是怎么活下去,并且一直活着,努力地活着,继续追求幸福。乃至,真的好像要过上幸福的日子。这种心情,你能够理解吗?”
人生应该天然地被赋予了自我疗救和修复的能力,也就是重生的能力。“跟一个原本陌生的人建立起关系,组成家庭,携手在生活路途上行进,共同抵御外来的风险和危机——”这本是家庭的本意,也是家庭先天就具有的风险。遭逢不幸者犹能绝处逢生,如幸存者敏行,“她有了新的生活,有了亲人,她为了守卫这一切而来。”一个弱者的本能反应,同时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意义的重新认识。在这守卫之光的照耀下,平淡的夫妻关系,平庸的丈夫,不完美的公婆,不完美的人生,历尽人生艰辛与惨痛的奶奶,都被抹上了温馨的光辉,散发出款款的温情与爱意。——作为一个人,你一定要感受到这些,你方能抓住生活的手臂,或者说,把自己安置在生活的美好的摇篮里。作为一个幸存者,你更要感受到这些,方能回归那生活之摇篮而得救。
是的,这是一个救赎的故事。日式小说的风格,年轻的作者呈现出岁月的慈悲和理解力,对生活根本面目的直接注视,对人性的温热的尊敬与爱:这一份勇气和同情心,让人不可以忽视。同为小说家,我们深知人性难以穷尽,而文字尽可出幻入化,慰藉人心。我期待着作者沈嘉柯先生的下一部作品。
聚石文华图书 推出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出版年: 2012-4-1
页数: 240
定价: 25.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414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