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召南·何彼襛矣:意淫的源头
(2009-05-21 09:31:38)
标签:
文化风雅颂国风召南杂谈 |
分类: 黛琪的诗经@风雅颂 |
国风·召南·何彼襛矣
原文: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雝?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今文:
何彼秾矣,唐棣之花。何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秾矣,艳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赏析:
《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对幼年贾宝玉有一个定论,叫做“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其因为“好色不淫”,善于“意淫”。《召南·彼何穠矣》,便是这样一首“好色不淫” 、善于体贴功夫的情歌。
跟《红楼梦》一样,好姑娘一上场,人们关注的焦点便是她“将来的东床如何”。 她们的人品风度,自然而然地让人们心折而向往,并不由得为之关切和祝福。一方面,说明家世之好,富贵宜人;一方面说明了姑娘自身品德才貌之美,宜室宜家;一方面说明了其性情风流有趣,心灵活泼自由,招惹人们的爱慕。不管是《红楼梦》中贾府三艳、薛林湘妙,还是这诗中的王姬,人们都对她们可说是由远望而眷恋,心爱慕而不嫉妒;由爱慕而好奇其未来东床,并且暗暗地早已为她们许定了东床娇婿,便如旺儿赞柳湘莲与尤三姐儿,“外型上倒真是一对儿”。王姬的娇婿,人们便给她拟定了那位即将出场的佳公子王孙。
对于男子之美,人们自来的表现,跟《红楼梦》中也是一样的。中国人对于美貌风度仪态的看重,无不显示出这个民族对美的赏鉴能力和生活情趣。卫玠因貌美而被看杀,那都是后来的事了,在《诗经》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赞叹一位王孙公子,其出身之好,那是“齐侯之子,平王之孙”;其颜色之美,则是“何彼秾矣,华如桃李”。想必比这个王孙身份更高贵的公子也有,譬如说太子;但正如《红楼梦》中赵姨娘所愤恨的,贾宝玉就是“比别人生的齐整”;《源氏物语》中,光源公子就是比太子要更颜色绮丽,更招人喜爱,以至于光源出行,满城倾出争睹风采;更有民间以及贵族女子慕名求爱,只为其艳如桃李、明眸善睐。
曹雪芹一定是从《诗经》中发现了人类真情的最佳的表达方式:“好色不淫”,《彼何秾矣》当是曹雪芹上承的意淫源头了。他敏锐地发现有一种爱,是美对人心的征服之后,人们对于优美之物没有占有的欲望、没有扭曲的嫉妒心,只有简单的爱慕、简单的祝福,那就是体贴之心,“意淫”之意。对于金陵十二钗的爱慕,贾宝玉一生周全的,惟有“意淫”二字;对于王姬与王孙,当时京都的人们,也只有爱慕和祝福。这是何等美好的情诗!
《彼何秾矣》诗分三阙,上阕言王姬之美,雍容端肃,华丽迷人。中阙言王孙艳若桃李,光彩照人。下阕言这样的人儿相配婚姻,才真是白璧佳人,天作地和、佳偶天成的好姻缘。全诗充满了一种明朗的喜悦,似乎美人之美,美人的良缘,便足以成为天地间一件赏心悦目的大得意事,足以让人歌而咏之,让那优美的人物、优美的感情、优美的祝福,一起随着这歌诗而绵延几千年至今未绝。
和诗:
春天最秾丽的花儿,
莫过于唐棣在盛开。
排场华贵无出其右,
最雍容是王姬香车。
那公子风神何等潇洒,
艳若桃李映射着红霞。
光彩照人,人伦的雅范,
是正受宠的公子王孙。
清江有鱼,人有钓钩。
拈丝合麻,扭成鱼线。
妙人儿王姬东床是谁,
与这佳公子可算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