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锦楼注 |
前天冬至,昨天小寒,旱了几个月的天气很配合,下起雨来,虽然冷,却有意外的惊喜,清凉清凉的。
应邀参加了第六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奖及文学周启动仪式。
这是第三次参加华语传媒的盛典活动,第一次在中山大学小礼堂,后来都在花园酒店菊花厅。菊花厅的菜式很不好,果然看到了他们不厌其烦千篇一律的老菜式。
每聚会都有些感动,这次也不例外。
见到了传说中的江艺平。每次见到她,都有点惊讶。她看上去非常安静,低调,沉默,静静的,上台讲话也静静的,但是大家都屏息听着,生怕漏过了什么;但她也只是正式启动后,就走下来了,一句多话也没有,大家还在期待她讲点什么呢。还有其他的传媒大佬。南方系英杰俊彦,济济一堂。
但这次聚会的主体是诗人们。历届华语传媒大奖的诗歌奖得主,以及众多有名有派诗人,无名无派诗人,准诗人,准粉丝,民间及官方知名诗人,彬彬有礼,言笑晏晏。
我跟谢有顺老师同席,他现在已经文而优则教,成了中大教授。左手是声名鹊起的平民诗人雷平阳,右边是诗坛神雕侠侣马莉、朱子庆夫妇。有个八零后的小帅哥用吉他弹唱了于坚、陈朝华、李亚伟的诗,马莉伉俪表演了《阴谋》二重诗朗诵,朱子庆被长江以南的人民强烈要求表演《海燕》的诗朗诵,就那么办了。稍后,意犹未尽,又朗诵了《春江花月夜》、《前赤壁赋》,他在台上摇头晃脑,我们在底下点头击节,以作应和。
这次把南方有名的几家诗人终于认清了:老刀,刀,浪子。
还有其他的久仰的诗人,这次终于看得清楚了一点:于坚,多多,李亚伟,王小妮。羡慕啊羡慕,佩服啊佩服。
确实很感动的。汉语是优美的,确实有那么多的优美的文字写出来的东西,打动了无数人的心,擦亮了无数人的眼睛。诗歌,文学,是人类自己停不下来美梦。
这也是我今年第二次参加大型诗歌类活动。上次是在青海湖,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那一次中外诗人二三百位,蔚为大观,在青海湖畔,青天碧水之间,看着那些苍老的面孔,听着那些熟悉的长短句,意荡神驰。
那一次见到了国内大部分诗人,最激动的是见到了郑愁予,他头发花白,循循儒雅,用带点南音的国语、英语宣读自己的诗歌节主题论文,中西文互换着讲诗歌、禅、诗意、道,我在台下听得几有落泪之感。
在北京也参加过多次这样的文化活动,但往往最后陷入了对时局、政治的批判和辩论,主题溜走,诗歌显出不伦不类的尴尬。
不过在南方很少有这样的跑题的感觉。
这样的盛会每次提醒我,这样的时代,是可以有点作为的时代。
每次都让我感觉到,每一个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
于是痛下决心:抓紧读书,抓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