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锦楼注 |
《摩洛哥街童》,导演:Nabil Ayouch ,2001
第二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基督教评审团大奖,非洲泛非影视展(Fespace)首奖--叶尼佳奖。
剧情说明:
非一般的街头孩子戏,由如假包换的卡萨布兰加街童主演,但在写实笔触之外,却渗进大胆梦幻的想象力,说明就算环境多坏,儿童的梦想,依然是不可缺少的生命原动力。
我们的主人公阿里在出场三五分钟之后即横尸垃圾场。十五岁,母亲是妓女,却给他保留着童话般的房间。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水手,并且脱离了流浪儿--小罪犯的团伙,奔向自己的理想国--有两个太阳升起的小岛,并有可爱女性。随着阿里之死,他的三个小朋友的梦想就是给阿里一个葬礼,就好像他曾经是一个王子那样。随后的主要故事便是围绕着这个葬礼的梦想展开也唤醒了更多的梦想,他们遭遇同党街童的性侵犯、掠夺,自己也小偷小摸或者,臭气熏天却难免发白日梦,诸如此类。
最后的结局是,阿里有一个像水手一样的葬礼,他在同伴的心目中是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王子;而其他的三个朋友,却因此有了一个船长左庇护人,从此慢慢成长为水手。而其他欺负过他们嘲笑过他们的同党,怀着羡慕和尊敬的目光,看他们离开。
影片死亡、性、食物,很突兀并且难以想象:(但是场面给人的感觉却非常温馨。都有点像励志片了,如果你什么都抓不住,就抓住你的梦想吧!他会带着你飞翔。
这里面对于成长的描述,近乎于中国人的“意境”手法。人的富足与功利,在乎内心的宁静与丰富,对世界的领悟与热爱,除此别无他途。
《窃听风暴》,德国,导演贺克唐纳斯马克。2006欧洲电影奖6项提名;2007奥斯卡最佳外语奖提名。
剧情:1984年,东德柏林。每一次的开头字母出现的都是“公开化无处不在”。
维斯勒,国安局成员,出于敏锐直觉,主动要求监视诗人德莱曼。他顺利地成功地获取了意料中的成就。但是,他隐瞒了对国家安全不利的消息,也阻止了可能带给诗人夫妇的伤害。诗人的妻子,貌美性感的伟大的女艺术家西兰,受着被禁闭演出的压迫,投诚给文化部长,签订了做情报员的协议,并且给大腹便便的部长提供性服务。后来她终止了服务,遭遇了更大迫害:面临着从舞台上消失的恐惧。
而同时她的诗人老公因为好友之自杀,决定要为这窒息的国家做点什么了。国安局找上门来,一切都没有痕迹。什么都没有。一无所获。
维斯勒无声地承诺给女艺术家西兰,请她说出打印机的下落。他把打印机转移了。而西兰因为国安的无情搜捕,觉得无颜面对德莱曼,奔逃出去,被车撞死。德莱曼自然不知道发生的一切,他知道西兰是国安,跟部长有瓜葛,却仍然对她深怀爱情。在东西德合并后,他的剧目上演的时候,他仍然难掩热泪。
我一直在想,那个可怜的女人。伟大的艺术家。人民需要的艺术家。就那么仓促地死了。“女人啊,你的名字是弱者!”确乎如是。
维斯勒显然对这个伟大艺术家倾慕有加。但是表现得非常含蓄。他甚至就是为了她而去监视他的吧。影片里面讲述了维斯勒召妓的片断,他对人的温暖是眷恋的,对好的艺术是热爱的。片名是“他人的生活”,说的未必不是我们每个人。
再次俗套重复一句:看到西兰冲出去倒在街头血泊中,我的心都碎了。
《太阳的墓场》,日本,导演:大岛渚,1960年。
残破的人生,残破的城市,残破的梦想,但是仍然要寻找出口。“生命自有出路”,信然!但是否那时就埋下了虚无的根苗?还是掩盖了虚无的根苗?东方色彩的映像,总给人这样阴郁沉重压抑窒息的感觉。
前一篇:牒生活:青春的剩余价值
后一篇:牒生活:满城尽带黄金甲是部好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