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锦楼注 |
明月清风识小呆 亲爱的小呆:
我一直习惯这么称呼你。好象有三年了吧? 谢谢你关心俺的“不幸福”,还专门贴文解惑:) 很赞同并喜欢你关于平静宁静的说法。我理解来,平静和宁静都重要,平静于外,宁静指向内心深处。光是生活表象的平静还不足以构成一个人挖掘幸福源泉的动力和空间,它甚至可能反而成为一个人精神窒息的最大杀手,而内心的宁静不同,只要能够达到,哪怕于喧嚣闹市之中钢筋丛林之间,我们也窥得到月华如洗,清风习习。 关于那个月光禅话,我还知道这么一个版本,我很喜欢,与你共享: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的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上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那么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穿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定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力挣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阐释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其实想来,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原本都有一轮明月。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心里的月光变得迷离模糊甚至完全隐蔽于层层阴云后面。清晖月华不在,我们就越怀念那种清净无染的本性。我们需要那种光明,不指望照亮别人,也要照亮自己,才好前行,才好引领自己的内心去相信:前面还有无限希望,内心还能无限潜能。只要我们肯在内心里走得深一些,再深一些,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就在前面那个转弯路口,一抬头发现,哗,清晖透彻,月正清华,那条洒满静谧月光的路,再长,也不累。或者是,山重水复之后,忽然撞着来时路,始信平生被眼瞒,当然这种可能比较让人沮丧。或者,还有第三种可能,那条道越走越黑,直到黑暗把我们完全掩埋,了无声息。不知那时我们会不会后悔当初那个岔路口的选择,如果当时去了另一条道呢? 到底哪一种是迷茫半道的我们应该选择的呢,有没有个先知肯告诉我们呢? 但转念一想,似乎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这条路那条道,这种感悟那种思索,这种辛苦那种平庸,得到的都应视为生命的馈赠,失去的都是无缘,多想无益。生命,本就是一场路迢迢水长长的流放,是一段心竭而倒的奔程,如自由的河流,象高飞的大雁。人生百味,最是去到那彷徨绝境中悟到的美,才格外惊艳,动得魂魄。一番清秋洗寒霜。 对了,知道我最喜欢你什么吗? 有人两手空空走在路上,握一把月光,看路人的嘲笑,如风过耳。是啊,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嘲笑心灵丰富而囊中羞涩的人。而谁知,雕虫易得,诗心难求。这就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吧。当然,还喜欢你的豪爽,正气,侠义,热情,以及那些淡淡的忧伤和浓烈的痛苦。这些本来算不得什么,但难得的是,这么些年来,流水带走了许多光阴,但你还是你,你一直把自己的个性保持得如此完好。从当年相见的第一面到半年前的聚会,依然是:哪里有小呆,哪里就有欢声笑语,就有激烈争论,就有脸红耳赤,就有把酒言欢,就有举杯相邀的明月清晖,就有拂面宜人的清风习习。 保持你可爱的俏皮,坚持你愤怒的悲伤吧,小呆。现世痴人,多乎哉,不多也。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大道至简,贵在坚持。希望你永远是可爱的小呆,愤怒的小呆。也愿你象自由的河流,永不停歇奔腾,永不屈服于现实。魂灵旗帜高高飘荡的姿态,即使因为高度不济或地势不利而不能成为一种普遍的灵魂参照或精神标高,但那也可以作为个人免于匍匐蠕行的一种上佳选择。 再问声新年好,祝写作顺利,生活幸福,并愿岁月忘了你,永远苗条美丽:) |
http://bbs.cyol.com/images/common/sigline.gif |
前一篇:牒牒不休:渴
后一篇:另一篇情书 生活在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