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黛琪游历@新西游记 |
最近看到关于佛教比丘尼的内容,引起了我的兴趣。
玄奘《大唐西域记》第五卷《曲女城法会》一文中,有如下内容:“其五印度,尼寺稀少,纵有尼者,与僧同门,食亦同处,无亏戒约。”说的是古印度佛教中有僧尼同门而不以违戒者。
佛祖诞生七天而后母亲死,其姨母抚养佛祖成长。其姨母为最早之比丘尼。
本来,佛教为出世之教,教徒为出家之子,教义中应无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之思想,甚至也应该是无男无女、无众生相的。男女之别的思想进入佛教,大概是佛教东传之后,被儒教本土化过之后的结果。中国传统思想对于男女,向来视为大防,严防死守,最多砥砺,也因此把色戒视为出家修行第一必守之戒。
世间事,越是如此,越是成了心病。僧团教派也不例外。
有一个笑话说,某人欲别人代为购物,临出门时大叫:“不要红色的,不要红色的!”反复叮咛强调,结果这代买回来的东西,偏偏就是红色的。强调导致了必然的逆向。
关于僧团的男女大方,也有一个笑话,在前几年,还成了歌谣。大意是说,一老一少两和尚下山,看见少妇,颜色不知几何,男女之别又有天然吸引,小和尚自然心慕,不禁多看几眼。老和尚替小和尚着急,就说:“看不得,看不得,那是老虎!要伤人的。”晚间回到僧寮,老和尚问小和尚何所见,小和尚惆怅答曰:“别无他想,惟挂念老虎得紧。”
又有禅机故事。高僧打机锋,抑或真有其事也未必。有人问一禅师,若美女坐怀,将有何感?答曰不过如悬崖丈冰、枯灰槁木耳。另有禅师在侧,答曰未必也。若是美女坐怀,必当如温香软玉,何必定如悬崖丈冰枯灰槁木?如此则不真矣。
印杰曾言,出家人应比在家人洒脱。王继锋言,出家人最该如其本来,豁达自如,因为无所挂怀。这些说法,在历代各类禅书真言中多有讴歌,兹不赘述。《红楼梦》里也说什么“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都是洒脱自在的活法。
在这种境界里,万物无私,男女无情,自在适性,真正是人把自己置于广阔天地之后,才能得到的一种情怀。
后一篇:10月21日 从库尔勒到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