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13日 吐峪沟的千佛洞和麦加

(2006-09-15 23:09:33)
分类: 黛琪游历@新西游记
早上十一点出发。按新疆地区的作息时间看,不过才九点多钟,但吐鲁番已是骄阳如火,照射得四处都是白茫茫一片,使外出的人望而生畏。我们今天的任务是穿越火焰山大峡谷——吐峪沟,步行十二公里到吐峪村,参访千佛洞。
 
新疆的景色千变万化,我们领略过绿洲、砂土地、半草原地带的风貌,但是没想到吐鲁番吐峪沟峡谷是这样一番景致:上面是火焰山,山势褶皱犹如一簇簇跳动的火苗,排列的火把,翻滚的火舌,山上大多是朱砂岩,颜色粉红,有的已经风化成泥,一座绵延二百多公里的山峰,竟然是寸草不生,裸露在天光百日之下,热风蒸腾,看着骇人。火焰山附近有风火台,不知道是不是跟《西游记》里面红孩儿的烽火轮有没有啥关系。总之,看见这座山,心里就一阵焦渴,无法不想念绿荫,无法不想起芭蕉扇,恨不得也化身大力,去哪里请来神通芭蕉扇,连扇出汪洋大雨,连下三天,直到绿芽长出大树参天才作罢。那该是多么好。
 
在吐峪沟峡谷的南岸,散布着苏巴什古墓群,早已经被人光顾过,考古者或者盗墓贼没有做回填工作,使得墓洞豁然,遍地骨殖,看得人心惊肉跳。
 
与这种苍凉、荒凉对应的是吐峪沟大峡谷的小气候,小环境。谷底清流潺潺,清风送爽,芦苇丛叠,绿树成荫,沙枣、野藤招摇纠缠,野花烂漫。吐峪沟水色略微发亮,似乎夹带着某种矿石,于是众人在水边捡石头,妄图捡到金子或者玉石之类,果然也有捡到一两块别致有姿色的。看着这种相距咫尺、景观却不啻霄壤之别的对比,真叫人感慨造化之力量,也感慨水的珍贵伟大。
 
下午两点多到吐峪村,在吐峪沟峡谷边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也是千佛洞的入口,票价三十元,里面还有小麦加——伊斯兰教的圣地吐峪沟麻扎村,不买票,但是也禁止参观。
 
吐峪村是比较富裕的。买票的广场边上有一个小小的农家乐门脸,走进去一看,连排大炕,边上摆着高桌子低板凳,每位十块钱,冰镇西瓜、葡萄、茶水、拌面,吃饱喝足管够。据说这里是不好意思谈钱的,果然,我们吃晚饭后付钱,豪爽的男主人说“你吃好你吃好”,一溜烟就跑了。我们只好付钱给他的媳妇。在农家乐隔壁还有一个卖手工织羊毛披肩的小摊,一百块钱八条,单条十五元,颜色花样都不错。等饭的当儿,逡巡半天,各自买了一些。
 
饭后我们顶着烈日上千佛洞。 沿着吐峪沟芦苇河上行,走木梯栈道,过土瀑布,瀑布有两丈多高,在这里算是稀罕之物。约走四里多路,到千佛洞下。千佛洞其实只开放了三个窟,壁画和造像是西魏的,但存在于伊斯兰教派的区域内,因为教派冲突,毁损非常严重,佛像脸面均被抠去,画像、色彩被划掉,只能看个模糊大概,无法详究细部。
 
上下千佛洞都路过麻扎村七圣人墓,以前竟不知这里还是伊斯兰教的七大圣地之一,被誉为小麦加呢。麻扎村有两棵大桑树,被称为圣树,据说可以带来吉祥和幸福,它成圣的理由跟其它宗教、神仙圣人传说的理由一样,就是五个伊斯兰教传教圣人的手杖化作桑树,祥瑞、灵验无比。这两棵桑树年龄在五六百岁之间,非常古老,伞盖亭亭。村中的那株,尤其壮硕。而村口的那株,村民们就在树下练摊,卖葡萄干、茶水饮料小吃。有只不知谁家的小花猫,见人就躺下撒娇,要人挠着玩,笑得眼睛都眯成缝,小尖牙齿全露出来。还有一个光屁股小男孩,一丝不挂,浑身雪白如面团一般,呆呆地站在小摊前看着大家玩闹,似乎是瞌睡未醒。
 
七圣人墓埋葬的是五位传教士和第一位接受伊斯兰教的本地牧羊人以及他的牧羊犬,墓地座落在麻扎村口的火焰山半坡上,土峪沟沟壁上部,因为只有伊斯兰教徒经过净身礼才能进去参拜,所以这里谢绝一切参观,我们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是远远观望了几眼。边上是一所破旧民房,经过修饰,有火焰纹和装饰性庑顶,但油彩已经剥落,门窗紧闭,显见得主人已离开多时。旁边是一条两米宽土径,直上七圣人墓,可以望见墓庐的浅绿色圆顶和飘飞的旗幡。感慨,好地方啊,不管是千佛洞还是圣人墓,我们但凡是传教士,走过千山万水,也要选定此地来做圣人所在的。 
 
这天晚上回到吐鲁番已经很晚。去吃了食街的四川档大盘鸡,据说它的味道接近于新疆大盘鸡的沙窝风格,喝了乌苏啤酒,顺便给李靖同学送行,也欢迎陈元元同学的加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