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月6日 夜宿阳关古道前

(2006-09-08 21:36:09)
分类: 黛琪游历@新西游记

中午之后,我们带着帐篷和行包,乘车追赶法师和行者的步行队伍。再次跨过党河大桥,遥望鸣沙山,向去往阳关的必经之站西千佛洞进发。西千佛洞位于敦煌与阳关的中间地带,自古以来丝绸之路东进西出,都要在这里歇脚力,它的洞窟寺造像艺术难以追溯其源头,但是让然被视为敦煌石窟群落的一部分,与榆林窟的东千佛洞遥遥相对,其成因也归于一致,以前都是默默无闻。现在因为莫高窟的大盛,西千佛洞终于也引起了人们关注的目光,但是,这里的陈奕老师却觉得关注的还不够,应该放到像莫高窟一样高的位置来关注才对。

西千佛洞开凿在党河崖谷地带两岸的峭壁上,跟莫高窟一样,面临河流和绿洲,只是莫高窟的大泉河已经干涸断流多年。这里的塑像壁画技法色彩,也是千姿百态;三教九流神仙儒道释老,兼收并蓄,无所不包,不过依然可以看出来佛教东传之后被儒教改变的痕迹。高胸细腰丰乳肥臀的飞天、女神形象、孔武健壮线条毕露的秣陀罗造型,其性别上的夸张和渲染色彩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不动声色的内敛表情,以及非男非女、丰满圆润却不着性别痕迹的佛菩萨形象。我们浏览了几个洞窟,印象差别很大,有让人眼前一亮若有所见者,有平淡无奇无甚花样者。有些洞窟竟然五代同堂,画师工匠们各显神通,比较丹青,以至于西魏隋唐元宋各占半角,后人也就大饱眼福了。在这里第一次看到十六罗汉,据说是受江南塑罗汉的风气传来,此石窟群仅存一处。

之后我们越过党河水库,炎炎烈日照着沙漠,西边的热风夹着细小的流沙卷过砂石戈壁,四望无人,寂寥无限。走进南湖乡,忽看见一个大的石碑指路,上面写着:欢迎你来到阳关古道风景区!哦,我们原来已经进入阳关地面了,四处环顾,终于发现在浩浩流沙中间,在干涸的老河床上,有几个细小的身影,还有几匹骆驼驮着行李夹杂中间,我和都市报的小宋、组委会的李靖赶紧背上行包,告别小车,奔跑着从前面斜抄过去。

原来那沙漠上星星点点的人影就是法师和行者们,驼工赶着六匹骆驼紧走慢走,几个行者之间拉开有几百米的距离,保持匀速前进。我们加入了行走的队伍,原来他们已经断水,并且没有合适的干粮。我们只带够了自己的用水,只好互相接济使用,暂时解渴。这时某个环节又出了问题,小宋带着我们三个人的行李回到路边等车,不能跟我们步行。我们走走停停,看着他孤零零地站在公路边上,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但是电话信号不好,联系不到车子,只好靠步行前去通知友军 接应。

在骄阳下的沙漠上行走,短时的旅程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全副武装,甩手前行即可,累了可以站下来歇歇,前后左右都是自己的队伍,底气很足,无所畏惧。站在沙漠上揣摩当年玄奘法师的心情和思绪,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他自从出玉门关后就单人独行,不敢经过大道,只能小道避匿前行,后有追兵,前无接应,漫漫流沙古道,不知何时是个尽头。又无向导,惟望人骨马粪聚处为路。默默追思其情其境,真是感慨万分。

假如步行队伍,才知道之前发生了很多好玩的事情。头天晚上他们也搞了篝火,还在村里吃到了新鲜的玉米和番茄,很好吃的家常炸酱面。但遗憾的事,二十个玉米三十个番茄被村民收了五十块钱,九碗炸酱面被收了一百元钱。他们一队人本来三天只有二百元经费,至此算是去了大半,最后有八个玉米被丢掉,饿了的时候就分外想念。今天早晨又发现一匹骆驼不见了,法师决定继续前行,由驼工自己处理骆驼事宜,行者们却觉得过意不去,所以一直在原地等候。结果驼工跑步追赶骆驼两小时找到它,又花了四十分钟才把它逮住,但是骆驼脸上已经被打出血来,小燕子看了很是伤心。这个骆驼队伍里面有只骆驼是另一家的,头天一直被其他骆驼欺负,过了一夜,好了,大家相亲相爱。但是有一只白脸骆驼非常胆小,动辄受惊,半路上一个包袱掉了下来,骆驼惊得跳起来,把小燕子摔在地上,小燕子今天老觉得身上骨头疼。

几个人走走说说,看看流沙,躲躲风尘,下午六点多走到了大墩村绿洲,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也联系了车子去接小宋。很快小宋归队,带来了热腾腾的大饼和美味的葡萄,大家正在饥渴,立即一抢而空。于是按照驼工的指点,选在红柳漫坡后面的背风处下好帐篷,一行人起着骆驼进村去找吃的。因为骆驼上路以后已经整整两天没有喝水,而驼工也两天没有吃到正餐,驼工很有趣,戴一个青蛙一般的粉红色边框大墨镜,三十来岁两眼雪亮,乐颠颠地说:“饼干我可吃不饱哦!”

我们骑着骆驼朝村里进发,没想到一眼能够看见的村庄,走起来却这么遥远。离开宿营地时犹是红日高挂,还没进村,就看见日头一点一点落下去了。村里人很热情,把自己的饮水井免费给骆驼喝水。骆驼还在井边吃到了很鲜嫩的骆驼刺。我们就在村子里的杂货铺买了一些饼干榨菜饮水之类,骑着骆驼回到宿营地。

这夜是闰七月的十四,沙漠上吹着暖洋洋的凉风,一轮娇嫩满月升起在湛蓝的天空,天顶上是的天鹅星座,一个简单的十字造型,衬托得月色分外地精彩光辉。坐在驼背上,我紧紧抱着小燕子的腰,驼铃在夜色里听起来别有温柔的情调。我们似乎是在向月亮进发,要走进月亮里面去,与嫦娥仙子为伴,与捣药白兔为邻了。 

回到宿营地才知道,法师决定今夜就走到阳关,所以他们并未停留,而是直接奔赴目的地,并且就在我们进村折腾了个来回的时间,他们已经到了阳关并且搞完了出关仪式,现在已经在回敦煌的归路上。此时夜色正浓,大家还在饿着,于是赶紧生起篝火,吃点干粮喝点水,行者们有些还在聊天,我们三个是人困马乏,各自早早歇息。

我因为追来的时候没有找到合适的帐篷,所以只能跟小燕子和谈笑靖挤在一个帐篷里。开始还无所谓,觉得怎么都能容下,哪里知道小帐篷确实仅够两人容身,我进去后,三个人都无法躺好,胳膊伸不开,只好抱着头。又非常地闷热,辗转不得。待要出去露天睡,又不好折腾她们起来:于是两眼紧闭,静待入眠,直到半夜,只听得谈声渐消,灯火熄灭。然后是远处骆驼游荡的驼铃,以及秋虫唧唧的宏大合唱。闷热渐渐一层层消散,风吹过,鼓荡起帐篷发出轻微的澎湃声。

我们这一程总遭遇幸运的例外。
据说敦煌的天气永远是响晴的,这里曾经有连续十九年不下滴雨的记载。前天在莫高窟,薄阴天气,午间之后下了小雨。今晚睡到半夜时分,雨带着泥沙,星星点点落下来,下了大概七八分钟不止。本来是整夜难眠,待雨下过,忽然睡去,直到红日破晓,天光大亮,我们在沙漠上迎来了一个清新夺人的沙漠之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