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黛琪游历@新西游记 |
7月12日,曹溪南华禅寺
清晨六点起身,用膳毕,往南华寺。“广东禅宗历史文化长廊系列活动"韶关主题活动暨重走唐僧西行路《法宝坛经》启动仪式”的会场和横幅都已准备好,一尊大佛像,右侧题诗为:“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正是六祖惠能得道的偈子。
广场规模颇大,一带粉墙飞檐,绿树围绕,恰有一片空地在浓荫下,摆好了椅子放好了矿泉水,心想这里大概是经常作为会场的,举目处四面青山环合,实在是造化胜境。
请经仪式定于八点开始,我们一行先进去拜望一番。居士们和香客早已经络绎不绝走进山门,有远道来的香客游人,也有近处的善男信女,经幡重重,宝带飘飘,四方香烟缭绕鲜花围绕,正是佛门昌盛的气象。
南华寺山门在前,宝林禅寺门楣在后。大雄宝殿四壁耸立着菩萨罗汉金刚,或坐或卧或乘鹤兽飞行,或扪膝冥想或扣指对谈,千姿百态,神色俨然而带喜悦。禅宗可说是从人类经验来看,坐而谈经论道,沉浸于冥想智性活动,确然是至乐之事。稍后的请经活动交接祝福仪式和多宝阁落成仪式,都在这里举行。
走马观花看了一遍,时间已到,于是出到山门外观礼。山长居士、大德高僧,群贤毕至冠盖云集,庄严肃穆行礼如仪,繁华景象一时也难以备述。丹霞山释顿林主持宣布请经法会开始,礼花倾泻如雨,群鸽飞舞回翔,云天畅朗,场面十分祥瑞。五家七宗主持跟大家见礼后,石师兄介绍了此次西行活动的主题:自玄奘大师归国后不足百年,印度佛教日渐式微,到十二世纪,印度佛教就已湮灭不闻。但是佛教在中国开枝散叶,禅宗到六祖手中发扬光大,遂成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功地使佛教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儒道相激荡,卒有东方文化瑰丽璀璨之异彩。此番西行,我们要送给印度:
一本经,《六组坛经》
一本书,《大唐西域记》
一尊佛,释迦牟尼佛像
一宗法,中国禅宗五派主持传法给西行的两位护法法师,西去那烂陀寺传给印度和尚。
这份礼物里面,《六组法宝坛经》有丝绸和竹简两个版本,丝绸版坛经是用苏州32个绣娘耗费10800小时绣,堪称国宝。竹简则是我国古老优美的文字载体。昨天在办公室曾见苏绣坛经,明黄色丝绸上绣黑色小楷,轻拂卷轴,感动莫名。
彼时请经活动开始。众人高唱经诗,六对和尚提着香炉灯笼举着莲花经幡在前引导,高僧大德在后肃穆合什,明贤法师慧在法师、释印严与其他大德高僧老和尚随后,上百名僧侣在后随护,红地毯从山门下一直铺到藏经阁,两侧满跪僧尼,其时艳阳方炽,人人汗流胸颊后背尽湿而未觉苦,口宣佛号不停。法师大和尚等,有穿红袈裟有穿黄袈裟有穿褐色袈裟亦有穿各色轻纱软袈裟的,缓步前行,肃静飘摇而有出尘之姿。更有随缘香客,扶老携幼,观礼有感于衷,远远跪下叩首礼拜迎号不已。迎送的僧众比丘,有年少色艾者,有颤然垂老者,有慈者,有悲者,有苦者,有愁者,有魁伟瑰奇者,亦有形貌渺小者,法鼓时敲钟磬冷冷,庄严行礼虔心礼诵,为众生祈福加持福报,其情真挚其景自然,目睹者无不心动神移。
稍顷,法师到大雄宝殿,诸佛子跪经礼拜,西行法师行礼如仪,观礼者亦纷纷参与。唱经,宣示,传经,传法,答谢,门墙如堵。如是有一时许,请经礼成,法鼓三击,众法师等舁宝经出来,僧众围随礼拜,亦如前例。香花在前导引,直送到恭请《六祖法宝坛经》专用车前,庄严安置,拜谢,法师上车,随即众人上车,一行六车往广州城忠孝寺进发。至此,请经活动结束。
呜呼!久在牢笼之人,岂知天地之广大;或纵知天地广大,亦难知生命自有探索真理得窥真谛的门径。偶开天眼,觑见一线天光,可知人生并非长陷黑暗,但这偶然的光明需要智性的维护加持,否则所谓黑暗,谁知道有几多自陷?
下午一时抵广州忠孝寺用素斋,后到三号。窗外佛果尽落,枝繁叶茂矣。
南华寺僧人所养的一只黑猫
是夜回洛溪,窗外灯火闪烁,明月皎然。过洛溪大桥,见江上渔火点点,沉没在黑暗中。不禁怅惘:
南来北渡无数的渔船
无从接引
没有彼岸。没有船。
2006-7-12,晒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