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今文观止 |
京都随笔记之十六 难以抹去的场景
我曾经说过不止一次,在京城很很少看到太不堪的场面,很少看到乞丐,流离失所的儿童,还有无法正视的残疾人,本来在京的心情就很轻松,所以若未耳闻目睹到俗世是非,还是非常安乐的。
这个随笔记不打算写下去了,接下来写的是一个思想随笔。很多年前曾经写过一个读史系列,后来不合三七兄说史的品格,遵他的意见,停笔未写,后来一荒废就是四五年至今。想来颇为后悔,三七兄若晓得,大概也会引以为非;不过也说不准,今年他还曾劝我勿出文集,说到难免浮躁。也许他说得有道理。不过我还是打算把那些不成体系的零碎片断写下来。
宁馨和姽婳在三十聊天水贴里面说,他们希望离诗歌和文学远一些,好象如此就可以过上快乐随心的生活。我看了不禁哑然。我到一直觉得,生活中的诗歌和文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当然与诗歌和文学的咏叹来说,生活的行动更少。在读书与沉思之间,在忙碌与宁静之间,已经很少有人给自己搭建一个小小的心灵的窝棚,更少有人给自己搭建一个豪华的深不可测的宫殿,尤其少人愿意独享完美不可方物的自由自在空间。
与自己相处,孤独,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自由,多么美好的时光,那样的时光,什么时候遇到,又什么时候开始享受呢?想到这里,不禁微笑。
北京的夜晚永是美丽的,不管是晴夜的清朗高远,还是变天之夜的雾色迷茫或者风声呼号。冬天来临了,它冷得透彻明白,冷得清楚干脆,稀疏的树枝伸展在天空下,带着一些残叶的柳树朦胧地投影在地上,还有远处楼房窗口上昏黄的灯火,风声过处连车声都听不到,这是无限静穆安然的美丽夜晚。
雪夜读书曾经是读书人的梦境之一,我曾经以为它会很快实现,在前几个变天的夜晚,时不时地爬起来看看外面被灯光照耀得白茫茫的天空。清夜读写据说也是好的消遣,不过往往因茶酒太多兴致勃勃而忘记要干什么,东摸一下西摸一下作罢。这种孤身而独处的情味,在多年前的乡下,在故乡小城旧居的窗前,曾经深深地领受过,那时的窗外,是枝繁叶茂的小枇杷树,俊朗挺立的杉树,繁密而娴雅的小白杨树,今天的窗外,是枝柯凌乱造型沧桑的槐树。
远游而无沧桑之感,除非在那一方天地里,有自己心安的一番境界。当到了北京,被石头宣布自己成为北漂时,我的心里曾经滚过一阵震撼,然而到后来,这种陌生的感觉,又慢慢远去了。那些陌生的东西,总是很少在我的心上停留;也许,每个人都爱着自己的天性和习惯,本能和直觉,在任何环境,都给一个人最稳妥的指引。
北京的夜色深厚,绵密,清澈,然而是看不透的。在黑暗而又照耀的街道前行,感觉是踏实的,随着汽车的起伏,有时候似乎自己的身体也画出了美妙的圆舞;然而在某个夜晚,当穿行过茫茫大雾,回到温暖的房间,却不禁潸然泪下,告诉朋友说:“这样的日子不甚真实,好象一场梦。我怀疑它很快就要到头了。”我常有做梦的感觉,那种恍惚,“似乎自己在火山口上跳舞,”但是,那轻飘飘的美感和不能长久的感觉啊,真的是我能够感到却无力解决的。我无力解决。
有时候坐在办公室,坐在房间里,沉思着,发现从这个梦里面醒来了,摇摇头,继续沉睡着。
在每一个时代暧昧不清的当时叙述之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的隐喻和曲笔,以及种种难以区别的思想和情感纠缠。人人无法自得清澈,也无法自得完美,然而,人人也只能自己成就那一个“我”。这一个我,活出来,实践起来,是多么地艰辛不易。
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开场白,我已经忘却了我此作的真正目的。我在说,却全然不是我想说;词语已经表达了完整的我,而我自身却在词语之外沉吟徘徊,我并不能判定事实是否仅仅如此。有时候,因为常感到表达自身都如此困难的这种窘迫,令我不能完整地,恰如其分地说出我自己要说的话。
好了,结束吧——我时常想,如果每一段艺术都在令人期待的华彩之后戛然而止,也许,在听者的心中,更会激发起浪漫的遐思,会成就更缤纷多彩的画卷,也未可知;而在我,写下这段话的真正原因是,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失语之后,我发现,我面临的仍是一个旧局面:
我张开口,我说不出话。
我沉默,沉默地表达。
是为记,京都明月楼,D
2004-12-14
我曾经说过不止一次,在京城很很少看到太不堪的场面,很少看到乞丐,流离失所的儿童,还有无法正视的残疾人,本来在京的心情就很轻松,所以若未耳闻目睹到俗世是非,还是非常安乐的。
这个随笔记不打算写下去了,接下来写的是一个思想随笔。很多年前曾经写过一个读史系列,后来不合三七兄说史的品格,遵他的意见,停笔未写,后来一荒废就是四五年至今。想来颇为后悔,三七兄若晓得,大概也会引以为非;不过也说不准,今年他还曾劝我勿出文集,说到难免浮躁。也许他说得有道理。不过我还是打算把那些不成体系的零碎片断写下来。
宁馨和姽婳在三十聊天水贴里面说,他们希望离诗歌和文学远一些,好象如此就可以过上快乐随心的生活。我看了不禁哑然。我到一直觉得,生活中的诗歌和文学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当然与诗歌和文学的咏叹来说,生活的行动更少。在读书与沉思之间,在忙碌与宁静之间,已经很少有人给自己搭建一个小小的心灵的窝棚,更少有人给自己搭建一个豪华的深不可测的宫殿,尤其少人愿意独享完美不可方物的自由自在空间。
与自己相处,孤独,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自由,多么美好的时光,那样的时光,什么时候遇到,又什么时候开始享受呢?想到这里,不禁微笑。
北京的夜晚永是美丽的,不管是晴夜的清朗高远,还是变天之夜的雾色迷茫或者风声呼号。冬天来临了,它冷得透彻明白,冷得清楚干脆,稀疏的树枝伸展在天空下,带着一些残叶的柳树朦胧地投影在地上,还有远处楼房窗口上昏黄的灯火,风声过处连车声都听不到,这是无限静穆安然的美丽夜晚。
雪夜读书曾经是读书人的梦境之一,我曾经以为它会很快实现,在前几个变天的夜晚,时不时地爬起来看看外面被灯光照耀得白茫茫的天空。清夜读写据说也是好的消遣,不过往往因茶酒太多兴致勃勃而忘记要干什么,东摸一下西摸一下作罢。这种孤身而独处的情味,在多年前的乡下,在故乡小城旧居的窗前,曾经深深地领受过,那时的窗外,是枝繁叶茂的小枇杷树,俊朗挺立的杉树,繁密而娴雅的小白杨树,今天的窗外,是枝柯凌乱造型沧桑的槐树。
远游而无沧桑之感,除非在那一方天地里,有自己心安的一番境界。当到了北京,被石头宣布自己成为北漂时,我的心里曾经滚过一阵震撼,然而到后来,这种陌生的感觉,又慢慢远去了。那些陌生的东西,总是很少在我的心上停留;也许,每个人都爱着自己的天性和习惯,本能和直觉,在任何环境,都给一个人最稳妥的指引。
北京的夜色深厚,绵密,清澈,然而是看不透的。在黑暗而又照耀的街道前行,感觉是踏实的,随着汽车的起伏,有时候似乎自己的身体也画出了美妙的圆舞;然而在某个夜晚,当穿行过茫茫大雾,回到温暖的房间,却不禁潸然泪下,告诉朋友说:“这样的日子不甚真实,好象一场梦。我怀疑它很快就要到头了。”我常有做梦的感觉,那种恍惚,“似乎自己在火山口上跳舞,”但是,那轻飘飘的美感和不能长久的感觉啊,真的是我能够感到却无力解决的。我无力解决。
有时候坐在办公室,坐在房间里,沉思着,发现从这个梦里面醒来了,摇摇头,继续沉睡着。
在每一个时代暧昧不清的当时叙述之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的隐喻和曲笔,以及种种难以区别的思想和情感纠缠。人人无法自得清澈,也无法自得完美,然而,人人也只能自己成就那一个“我”。这一个我,活出来,实践起来,是多么地艰辛不易。
经过了这么漫长的开场白,我已经忘却了我此作的真正目的。我在说,却全然不是我想说;词语已经表达了完整的我,而我自身却在词语之外沉吟徘徊,我并不能判定事实是否仅仅如此。有时候,因为常感到表达自身都如此困难的这种窘迫,令我不能完整地,恰如其分地说出我自己要说的话。
好了,结束吧——我时常想,如果每一段艺术都在令人期待的华彩之后戛然而止,也许,在听者的心中,更会激发起浪漫的遐思,会成就更缤纷多彩的画卷,也未可知;而在我,写下这段话的真正原因是,在经历过长时间的失语之后,我发现,我面临的仍是一个旧局面:
我张开口,我说不出话。
我沉默,沉默地表达。
是为记,京都明月楼,D
2004-12-14
前一篇:关于欢乐:那稀有的
后一篇:一千零一夜之四 臣夜观天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