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欺骗和爱情时,我们谈论弗洛伊德

标签:
魔力月光伍迪艾伦南法仿佛一场告别 |
分类: 影音 |
当我们谈欺骗和爱情时,我们谈论弗洛伊德
——关于伍迪·艾伦的《魔力月光》
张朴
伍迪·艾伦在新片《魔力月光》(Magic in the Moonlight)中讲述了一段他最为擅长的故事:关于魔法和爱情,以及峰回路转的幽默,老头子依然最懂平凡人内心的挣扎,渴望,以及谎言和浪漫的微妙关系。这是一部非常平实的伍迪·艾伦式的电影,没有炫耀的说辞,也没有故意埋藏的深奥哲理——虽然影评家依然可以沿着故事轴理,对白暗语叵测出一些伍迪·艾伦式的生活哲学。这真是一部平实和真挚的电影,仿佛已经是回到了一个八十年代的伍迪·艾伦的日子,只是主演的明星换了容颜而已。
http://s12/mw690/001AL8eAgy6OwJa29mP9b&690
http://s16/mw690/001AL8eAgy6OwJawjEP2f&690
关于《魔力月光》的故事,是从变戏法的魔术表演开始的,这不得不让我想到了那部《独家新闻》(Scoop),热爱戏法的伍迪·艾伦扮演了一个魔术师,并在电影最末以车祸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现实和虚幻的转换中,冥冥中似乎得到了神助,发展成了一段离奇的断案的故事——这些神秘的,未知的力量在伍迪·艾伦的电影中被解释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们牵引着故事的脉络,又打通了常规合理的庸常生活逻辑,是一种悖论和宿命般的方式。和那些伍迪·艾伦一直敬仰的欧洲电影大师,比如安东尼奥尼和费里尼相比,意大利电影巨擘的电影语言更加内心化,更加跟随意识和情绪,特别是安东尼奥尼,而伍迪·艾伦则要借助荒诞的生活背面,放大这些内心的情绪,并借此来书写冷暖人生,其实都是“殊途同归”的,所以伍迪·艾伦一直热爱诸如费里尼,甚至是瑞典电影大师博格曼那样的大师,在伍迪·艾伦看来,这些大师毫无惧怕,把内心展露无遗,伍迪·艾伦在面对现实和死亡的时候,显得非常焦虑和害怕,我曾经在《纽约客》上读过他描述自己的“疑病症”的焦虑,我感同身受,所以这些电影中的神经,奇谭,以及虚幻的魔术和戏法都是真实的,它们不外乎是自我焦虑的一种表达途径,并就此得到解决的出口和方法。
其次,这些魔术和戏法都是一种电影语言的再度转换,把“电影的奇观性”做了倒置和利用,似乎是电影中再生成的“电影”,它们和好莱坞的故事性和逻辑性都背道而驰,它们让伍迪·艾伦的讲述方法和电影语言成为了一种好莱坞体制外的“作者”化的行为。《魔力月光》的开始,由英国演员Colin Firth扮演的魔术师,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杂交的东方文明和古埃及文化的奇观场景,魔术和戏法的运用再一次证明了伍迪·艾伦式的焦虑,而对于二十年代的西方文明来讲,中国东方的神秘似乎本身就是带着诱惑的一团迷思,带着这份迷思,伍迪·艾伦的《魔力月光》合情合理,且让观者自动掉入了伍迪·艾伦非常拿手的荒诞幽默陷阱中!
http://s14/mw690/001AL8eAgy6OwJeZLEVfd&690
但是这部《魔力月光》依然是美的,因为它拥有一气呵成,甚至偶尔点到为止的那些台词,心灵鸡汤的作者大可以摘抄了拿去唬弄没有看过伍迪·艾伦电影的人,就此显示自己的“伪高深”!但是这些心灵鸡汤的画面,台词,以及具有治愈效果的南法的海水,阳光,驾着车的浪漫,甚至是月夜里望着的星空的场景,对于第一次观看伍迪·艾伦的人来讲,依然是舒畅而充满了“小布尔乔亚”式的情怀的,那样的深入人心,让人迷醉。《魔力月光》没有太多刀锋的意思,它是一个平和和美的电影,皆大欢喜,是愉快的。
http://s12/mw690/001AL8eAgy6OwJhvT075b&690
http://s16/mw690/001AL8eAgy6OwJhXMaXff&690
伍迪·艾伦依然在《魔力月光》中再次表达了作为美国人,在欧洲大陆会出现的各种迷思和“水土不服”,只是从《午夜巴黎》以来,伍迪·艾伦就深深感到矛盾的这些文化的差异,以及美国人对于欧洲文明的一种无端的敬仰和感到深深的自卑在《魔力月光》中变成了一次带有“异域风情”的旅程,所有的“旅程”都是一次修正和自我发现。当驾车的男女主角去探望故人,这种追寻的旅行在伍迪·艾伦的很多电影中都反复呈现,似乎是一个关乎母题的手法。而伍迪·艾伦镜头下的爱情,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正如借女主角Emma
Stone的口说的“it’s
transient”。南法的美,让爱情如海水中泛起的浪花,非常难以挽留,但是它又被南法的阳光照耀着,发出了一种剔透的光。《魔力月光》的可爱之处在于,世俗的美好没有被伍迪·艾伦无情的鞭挞,这部电影更像是英语文学世界中老派的小说家的作品,比如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每个人都活在自我谎言的维度中,这部电影歌颂了世俗的乐趣,有时候揭穿了谎言,回到现实反而显得没有这个必要——这些生活的悖论和焦虑,就是困扰着伍迪·艾伦的,他乐此不疲拿一些脱离常理的故事来讲述自己的焦虑和无能为力,如果故事的离奇和脱逃能在影院中换来观众的莞尔,未尝不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也是伍迪·艾伦之所以成为了伍迪·艾伦的原因,但是他的内心依然住着那些具有“作者化”创作风格的大师们,他和他们站在一起,经常对生活不削一顾,且深深厌恶,但又充满了矛盾和悲悯的焦虑在里面,深深不已。
《魔力月光》无疑是一部美的电影,二十年代的生活,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服装指导步步经营的精致没有让观众失望,服装的美,布景的美,举止和态度都是美的。那些二十年代的ball场风光被伍迪·艾伦拍了出来,我初初都不愿意相信这些美的场景出自伍迪·艾伦之手,但是可能正是因为这些美的架构,让《魔力月光》的“魔力”消解了现实的阵痛,化解了爱情的烦忧,观众自取自足,有人大可拿它作为风光旅行片来看,也是不错的。
http://s2/mw690/001AL8eAgy6OwJkkclX81&690
http://s8/mw690/001AL8eAgy6OwJkTWTB47&690
http://s8/mw690/001AL8eAgy6OwJlqy9ha7&690
Emma Stone是幸运的伍迪艾伦新女郎,她有着这种神经质的古灵精怪,那种美国妞的戏谑以及情绪的外放,是合适的女主角。每一位和伍迪艾伦合作的女演员都成就了一段佳话,自成风格,各有各的特点。谁都想和老头子合作一次,当然Colin
Firth不是伍迪·艾伦镜头下惯常的人选,但也演得入木三分,爱恨交加。我喜欢《魔力月光》,它彻头彻尾都是一部关于平凡人性中被泛起的沉渣的一部戏,它像是张爱玲编剧的《太太万岁》和《情场如战场》,是苦乐年华,但是有情人还是终成眷属了!
也许,再过二十年或者四十年,我们再来看伍迪·艾伦的这部《魔力月光》,我们会觉得它是那样一部充满无限“乡愁”的电影——二十年代那样的柔情蜜意,而伍迪·艾伦的手法又这般平实和自然,这样的平实显然是珍贵的——在电影技术被商业野心无节制使用的时代。正如,那些经常被伍迪·艾伦的角色们念叨的精神领袖和知识分子一般,电影中的角色,引用了弗洛伊德。是啊,也许再过一个二十年,当我们谈论生活和爱情,甚至是欺骗的时候,有谁还记得弗洛伊德呢……
http://s16/mw690/001AL8eAgy6OwJnPZPVbf&690
PS:
我一直是伍迪·艾伦的拥趸,所以在我的第三本书《仿佛,一场告别》中,在写纽约的时候,专门写了一章我所理解的伍迪·艾伦以及他的影片,我还着墨写了伍迪·艾伦以及他与纽约这座城市的文化暗流关系。如果你也喜欢伍迪·艾伦,不妨找来我的第三本书《仿佛,一场告别》来阅读,欢迎与我交流你的伍迪·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