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是一本型录”

(2013-01-31 16:20:52)
标签:

许舜英

朱天文

大量流出

我不是一本型录

文化

分类: 稿件
http://s5/mw690/56fb5d50gd491531cd184&690

已经读完许舜英的《大量流出》,许舜英与包益民的对话集《我不是一本型录》两本书。前者可以是后者的一种形而上的文本注解,后者则是前者在生活经验和观感上的具象化铺展,两本书貌似相辅相成。当然读《大量流出》的经验是晦涩的,高潮迭起的,充满荆棘的,暗处闪光的,犀利砥砺的,后现代的,仪式化的,意识流的,超现实主义的,是类似于达达主义,类似于看路易斯·布鲁埃尔的电影以及欣赏一幅达利的画的感觉,是逛巴黎蓬皮杜中心的感觉;而阅读《我不是一本型录》则是心知肚明的,暗自共鸣的,引人思索的,内心激赏的,是喜悦的,精到的,有态度的,有个人选择的,是很style的,优美的,高尚的,关于生活的好品位。

http://s8/mw690/56fb5d50gd49157e21c97&690

关于许舜英的阅读体验似乎本来就是这种非常极端的,一分为二,又暗自殊途同归的,两年前我读她的《购物日记》和《古着文本》,即觉得一本立马让我进入她编织的现代都市消费主义方程式中,无法自拔,且相当享受;另外一本则如北极冰川,孤世绝然,不可一世,不能被消化和大众化的文本,需要decode。


面对这两本终于在中国内地出版的简体版,编辑告诉我,和台湾繁体最初面世的版本相比,基本上未做改动,因为是再版,按照许舜英的建议,还增加了一些要点。就我个人爱好而言,我更加热爱阅读《大量流出》里面的文字,有一些很后现代的尝试是我非常欣赏的。我尤其认为许舜英是一个杰出的有着跨界能量的人,“跨界”不单单是从一个领域转到另外一个领域,或者新瓶装旧酒。许舜英自是可以从故纸堆里找到那一些优美和姿态,以供现代消费主义的城市生活汗颜和学习。流行的通病,现代人个个都有,盲从,丧失自我,market-driven,浮躁并且自得其乐,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没有日常美学可言。关于这两本书,当然可以当成自我修养培养的教科书来读,但是那也是需要阅读者本身对于生活和社会有着洞察力的人而言,不懂生活的人,也请不要阅读许舜英吧。

http://s12/mw690/56fb5d50gd4915f45578b&690

关于《大量流出》还想说的是,这也是我喜欢做的在写作上的尝试。我并不喜欢太过于写作生活里的流言蜚语,那种估计是十多年前的“安妮宝贝”式的书写——即便是安妮宝贝自己,到了现在的写作时期,也做出了改变!我喜欢非常硬朗犀利的写作方式,比如我喜欢卡夫卡,喜欢那种被扭曲的带有思辨性质的写作。我喜欢朱天文在《荒人手迹》里营造的现代都市迷宫文字嶂,我亦喜欢很多年前看朱天文写的《古都》里的那种凋敝美态,《世纪末的华丽》中,现代都市吞噬灵魂,排山倒海罗列的现代都市符号,被作家建筑起来,最后又可以被摧毁掉。我喜欢这样的写作,充满了血肉的力量,创造的艺术。主体与客体,形而上,吊诡,游戏,神话,成为一种现象。许舜英的《大量流出》从结构到文字架构上来看,都是我非常喜爱的,心有戚戚焉。

但是请千万不要把许舜英的很多话当成行为准则来看,她以修辞学的力度建筑起来的自我文字王国,看似非常的rhetoric,看似一种细腻的戏拟,读者必然可以触碰到生活的雷区,并亲自引爆自我检讨的那一颗定时炸弹。但是,孤掌自是难鸣的,我深感这种孤独。“坚持一定程度的视觉偏执而仍存活在这个城市里,委实是艰辛而昂贵的”。

最后,我也希望用文字铸造一种自我的文字嶂,在一本书里,不放一张装饰的照片——因为,我们的生活已经有太多无谓的装饰品了,连呼吸都喘息不过来……按照杜拉斯的话来讲,“我无需精心穿着打扮,因为我是一个作家”……

本想把我在阅读中用铅笔勾画出的好句子誊写出来的,但是转念一想,大家还是自己去探访许舜英笔下的“时间的郊区”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