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灵顿街66号
标签:
中环威灵顿街来佬餐馆文化 |
分类: 香港 |
中环威灵顿街(Wellington Street)就在皇后大道后面,以前每次去兰桂坊都会经过,或者夜晚去翠华吃宵夜,高高低低的行路,然后深夜有酒醉的鬼佬女人穿着高跟鞋一路走过这条威灵顿街。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地方叫做Wellington,比如新西兰的首都威灵顿。
在英国的历史上,第一威灵顿公爵(Arthur Wellesley, first Duke of Wellington) 阿瑟·韦尔斯利。别名铁公爵,因为拿破仑战争时期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成为英军陆军元帅。还成为英国第25、27任首相。香港的街道名字多数由这些英国历史人物组成,静静叙述历史演变。威灵顿街上一家Vivienne Westwood店摇曳生姿,好似有一年我在爱丁堡见到的一家Vivienne Westwood店,在这条街道上,被游客熟知的餐馆是翠华和镛记,而甘国亮先生选了“来佬餐馆”作为我们午餐见面的场所。
落座,和Vincent等甘生,闲聊得知,“来佬”在粤语中是“从外来输入imported”的意思。大约是上世纪50,60年代,很多外来移民涌入,香港渐次成为一个自由港,而从来又是华洋杂处的殖民地,让很多舶来品直接和本地文化结果开了花。这处餐厅即是用经营西餐的方式来售卖传统的粤港美食。墙上的黑白老照片,洋人和老香港,似乎也非常的旧上海。爵士音乐的靡靡调子,偶尔是王家卫的六零年代戏码复活,音乐和人情世故自然让这家“来佬餐馆”加分不少,成全了一种“乡愁”。
有半年未见甘生,今次甘生以Burberry 2012造型露面,虽然我和Vincent是第一次见面,但是我们已经在文词情绪里交往很缜密了。粤语噼里啪啦,小食跟着上桌,饮茶,点心,拉开香港情致。我看到窗外中环威灵顿街头模糊移动的人影,我和Vincent都喜欢这样的中环,在不中不西,但是又中又西里穿梭出很多微妙轮回的真情实感。我以前不是很喜欢中环,现在觉得写字楼,律师行,金融集团的背后全是一个鲜活的香港市井,诚如此刻,和甘生,Vincent在来佬餐馆里的乱侃时刻,带了一些错杂的意思。所以第二日的中午,我和同学又来到威灵顿街,去吃一家“芽莊”(Nha Trang)越南菜,人气爆棚,鬼佬排了老长的队,我们则在拥挤狭窄中体味饮食生活的小乐趣。

Vincent和甘生说了很多大小不一的话题,有一些我能catch到,有一些我不明白,但是在这个飞驰的城市,不影响那种独自脱壳的游魂时刻,把声音都滤掉,同一层楼里亦坐了鬼佬,日本人,日文,英文,国语和粤语,都可以被剥落掉,剩下威灵顿街上的模糊人影在走动。午餐后,我们不过在“来佬”门口用粤语话一声“多谢甘生”,告别消失在威灵顿的街道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