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一场古典Party

(2007-02-14 00:54:50)
分类: 影音
《绝代艳后》(Marie Antoinette)的看点至少有两个:主演是克里斯滕·邓斯特(Kristen Dunst),“蜘蛛女”沉寂了很久,但她是好莱坞的新晋人气偶像;其次导演是索菲娅·科波拉,之前很喜欢她的《迷失东京》,而《绝代艳后》就是看科波拉怎么摆弄邓斯特的。一个女导演成功地玩耍了一次女人的视觉派对,之前对于这部电影所有的批评在我看来似乎都是在表扬科波拉,因为一切的颠覆和无所顾及都成了这场派对的绝佳陪衬。一个女人始终无法承认和辩识的成人世界,这在电影里得到了一种放纵的宣泄和视觉呈现,所以,舆论认为这部电影开了历史的玩笑,不真实,不靠谱,都是对的,但又是不对的,他们显然忽视了科波拉式的消解所要铸造的主旨——玩世不恭的女人的梦幻,就是锦衣玉食,一个女人的幸福似乎是渴望像可爱的糖果那样永远被童话包围,口感甜蜜。
 
《绝代艳后》似乎是故意要缩短和历史的距离,在古典优雅的18世纪法国宫廷,阴沉森严都没有凸显出来,而导演用了若干摇滚配乐来为电影注解,仿佛是故意要拉近与现实的距离。时代只是一个空壳,错位的效果拉近了心灵的距离。一个满口都是美国腔的邓斯特是无法复原历史上的Antoinette的,那种谈话的语气,举手投足都太美国了,电影里的Marie Antoinette更像是一个活在21世纪的美国女人,浪荡,放纵,享乐,自我实现的可能无限膨胀——这些都是科波拉事先预料到的。
电影以后朋克名团Gang Of Four的经典名曲Natural's Not In It开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这部电影充斥着“Siouxsie The Banshees和New Order这些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名声大造的摇滚乐队”的音乐,但索菲娅·科波拉“混搭”得非常惬意,我喜欢这样的mix&match感,像电影里面的衣服,甜品,发饰,鞋子都和音乐很搭调,很新鲜,像吃草莓,很养眼。我想到此前有一个评论说《绝代艳后》是“拍摄于凡尔赛宫的冗长摇滚录像带”,但我却沉迷在这样冗长的华丽美艳中。所以,电影里的每一次展示都很铺排和奢侈,爱抚着我们的眼睛,我才不管历史是什么样子,视觉和纯粹的感官告诉我,《绝代艳后》真是一次浪漫精巧和奢华迷人的旅程,我很喜欢。
 
一个朋友说,科波拉的灵气在《迷失东京》后消失了,但是我看了《绝代艳后》后觉得科波拉的电影野心如此强大,这是一部导演的智慧和创造在互相拉扯的电影。起码,《绝代艳后》说了两个让我很惬意的事儿:一是一种前所未有拍摄古典历史戏剧的手段——套一个古典的外衣,内里一个劲儿说自己的心事,还说得那么放浪形骸,把历史晾在一边;二是美国人操着自己的腔调和欧洲人漫步在凡尔塞宫,显示出一种奇怪的味道,没有刻意纠正的腔调好像欲擒故纵,暗香浮动的一个幌子——或者是电影里那场假面舞会我们戴上的面具,掩盖一下虚荣和出位的冲动,只是掩盖一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