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开罗阿姆西斯火车站埃及夜火车努比亚村阿斯旺市场尼罗河游轮 |
分类: 我最喜爱的旅行 |
二、水陆兼程
(一) 夜火车
夜火车是埃及的特色。顾名思义,即夜行朝至,是专门提供给外国人的。全埃及一共有8列夜火车:4列由开罗向往阿斯旺,2列往返亚历山大和阿斯旺,2列往返开罗与马特鲁。
26日19点多,我们来到开罗的拉姆西斯火车站。作为首都的火车站,设施之简陋、秩序之混乱令我始料不及。
“站台”和它的名字很契合,就是站着的地方。没有候车室,只有少量的几排石头座椅。
火车一直晚点到22点才进站,这3个小时让我等的很快乐,站台成了我的观景台。
站台上挤满了各色人等。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头顶硕大的装满杂物的盆子。很多人手提着沉重的行李。
有趣的是埃及人对“拉舍尔”毛毯的偏爱。简单地将毛毯捆绑一下,拎在手里,或坐或卧,很随意。
十分左右就会有一列火车进站,车体破旧不堪,污渍斑斑。每列车的车头处都会有一名荷枪实弹的警察伫立于窗边。
人群忽的一下挤向车门,没见到检票员,乘客挤挤挨挨地被塞进车里,列车又带着一身尘土开走了。
可笑的是有人从对面的站台跳下铁轨,推开列车靠近铁轨侧的车门,自行进入车内。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列火车慢慢地驶进车站,两节车厢外部链接的铁索处还坐了四个人。“My god”。
石头座椅呈灰白色,外观不是太洁净。我小心地用纸巾擦拭了一番,其实蛮干净的。试着坐了坐,不凉,挺舒服。
终于进入车厢,环境还不错。独立的包厢、铺着地毯的过道、挂着窗帘的车窗,心一下子释然了。
房间是两人间,打开门看到的是一个长沙发,还有一个隐蔽的洗手池。直到列车员来整理床铺,才知道是上下铺,上铺的床和桌子被翻转着吊到墙上,以节省空间。房间里的设施不新,但还算干净。
27日13点左右,火车终于到达阿斯旺,原本12小时的车程开出了15个小时。导游说,这就是埃及特色,火车正点反倒不正常了。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贯穿了埃及的全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人,塑造了埃及文明。
浩瀚的尼罗河自南向北流过森林,流过沙漠,运载过建筑金字塔的巨石,运载过产于阿斯旺的方尖碑,见证了从法老时代至今的历史变迁。
1、努比亚村
“尼罗河畔
黄沙之间
伴随着悠悠驼铃
一个古老的民族
缓缓向我走来”
12月27日下午4点,小小的渡轮将我们带离游轮,横穿尼罗河,驶向努比亚村。
夕阳下的尼罗河波光粼粼,岸边的棕榈树错落有致,白色的三角帆船点缀在蓝天碧水间。、
阳光照亮了金色的沙漠,曼妙的光影犹如一幅油画,沿着尼罗河一路延展开来。
突然,稚气的歌声响起在船边,四个十几岁的孩子手扶船舷,露出水面,歌词中夹杂着“油笔”、“油笔”。好在行前我们有所准备,拿出国内的“水性笔”送给孩子,孩子们划着白色的小舢板,带着满足的笑容迅速离去。
努比亚村是埃及为数不多的努比亚人聚集的村落。
努比亚人(Nubians)是非洲东北部苏丹的民族,另有部分生活在埃及南部,使用努比亚语。随着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尼罗河上游的原住地被淹没在纳赛尔湖底,努比亚人不得不搬迁至大坝附近的尼罗河岸边。他们是埃及少有的原始后裔,仍然保留着其独特的文化。
村子像个色彩斑斓的世外桃源,彩色的房子,白色或蓝色的墙,墙上布满涂鸦。
街巷里随处可见穿着民族服装的男男女女……
古埃及神话中鳄鱼神索贝克是尼罗河的守护神,因此努比亚人将鳄鱼尊崇为神。
街道的尽头是一所小学,原汁原味的努比亚学校。学生们已经放假了,只有一名老师留守。老师高高瘦瘦的,儒雅而谦和。
教室,没有桌子,学生们怎么写作业?不得而知。
阿拉伯语的发音和汉语有很多不同,例如它的喉音、齿间音、顶音、
老师领读后,让学生上台复读。正确的,大家给予掌声;错误的,将面向黑板,两手扶墙,老师用教棍击打屁股。
学校设施比较简单,但很舒服,墙上的壁画纯朴、原始,体现着本民族独有的风格。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孩子,灿烂地笑着,争着和我们合影。当然,我们会送他们“油笔”。
油笔送完了,一个女孩子竟然想要我姐姐的帽子作礼物。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长得很可爱,摊开双手,表示他什么都没得到,嘴里不停地说着:“money”、“money”,我摇摇头拒绝了。长此以往,孩子们会不会养成好逸恶劳的恶习,我很担忧。
暮色四合中我们离开了努比亚村,夜幕下的尼罗河寂静无声,回望努比亚村,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犹如一场美丽的梦存在于我的记忆中。
这一天的大半天时间,我们走在阿斯旺街巷中,感受着平民的生活,收获颇多。
阿斯旺是阿斯旺省首府,位于尼罗河东岸,人口约20万。阿斯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自2006年5月13日以来,阿斯旺没有测得任何降水。
赶着马车的小贩沿街叫卖蔬菜和水果。
埃及颇受欢迎的水烟。
阿斯旺同开罗、亚历山大一样,很多楼房永远处于半完工状态,外墙有部分没有建好,楼的顶部也没有封闭,窗口敞开,仅用肮脏的布单遮挡着。
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明白,埃及的法律规定,未完工的房子无需交税。
记住车牌号了吗?
盲打莽撞地走进了这条商业街,很意外,很开心。
所售物品与国内的大同小异,卖服装的、生活用品的、小饰品的,但大多数的商品来自中国。
白茄子
沿街的商铺卖的干果和香料,我一直没弄明白这些黑黑的、圆圆的是些什么。
与嘈杂的市场隔街相望的是尼罗河上的豪华游轮,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画面正好反映了埃及这个国家的两面。
3、享受尼罗河
“我决定天一亮,我醒在埃及。”
清晨,北非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尼罗河缓缓地流淌着,远方黄沙绵延,近处水波清澈,我好想再一次在尼罗河的游轮上醒来,轻轻地哼唱着这首歌。
古埃及人认为人的生命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因此将宏伟的神庙和充满活力的民居建在东岸,将法老的陵墓建在西岸。“生者之城”与“死者之城”隔河相望,完成永恒的生死循环。
不时的会有一叶扁舟魔术般地靠近游轮。随后,商贩拿出印有骆驼等图案的桌布大声叫卖。看我们从船舷露出头,马上搭讪”china?”“one dollar”。



时间过了好久,我再次来到船舷边,小舟还在,小贩肯求我帮他找抛上来的物品,我不忍拒绝。好一通寻找,终于在一个躺椅上发现了被白种女人遗弃的桌布。看到我手中的桌布,他们很开心,迅速把小舟靠上游轮。桌布从我的手中滑落,稳稳地掉在游轮的船沿上,小贩兴奋地为我鼓掌。随后,小舟如一片叶子迅速飘离,在浪花的簇拥下愈行愈远。
尼罗河三日行是此次旅行中最轻松悠闲的日子。面对着连绵的沙漠,尼罗河是温润和畅的;对照满布垃圾的街道,尼罗河是明媚纯净的;相比于深沉沧桑的神庙,尼罗河是隽永清新的。
经年累月、川流不息的尼罗河,已经幻化成精,坐在游轮上,就像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温暖、安全、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