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海日出迪拜塔七星帆船酒店迪拜黄金市场亚特兰蒂斯酒店 |
分类: 我最喜爱的旅行 |
三、红海跨年
贝都因人是以氏族部落为基本单位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广阔的沙漠和荒原地带,过着游牧生活,并按季节和固定路线进行有规律的移动。
红海的色彩是单调的。天空是淡淡的蓝,蓝的纯净淡雅;远处的海是墨蓝色的,浓的化不开;近处的海是碧蓝的,清澈得可以看到水下的鱼儿。
31日下午,距离新年的钟声只有几个小时了,酒店的广场上布置一新,迎接新年的到来。五颜六色的果汁摆放在桌子上,精致美观,供游客随意品尝。
跨年夜过得很平静,没有想象中的狂欢。
1月1日早上五点多,我打开了阳台的门。海还睡着,东方的天空已经晕染,旭日冉冉升起,朝霞点亮了海面,新年的太阳带着新年的希望向我展开笑靥。我激动地录下了一段视频,祝祖国新年快乐,祝亲人和朋友们新年快乐。
异国他乡辞旧迎新是我人生的第一次,也许将是唯一的一次,它让我将埃及与红海铭记于心。
回开罗的路依然是满目黄沙。红海像一条玉带穿行于沙漠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
四、迪拜体验
曾几何时,阿联酋人还是沙漠中骑着骆驼的游牧民族,只从发现了石油,一下子从骆驼背上跳进了奔驰车里。
从埃及来到迪拜,虽然只有几个小时的航程,却仿佛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从古墓跃进了海市蜃楼。
风从海上吹来,远处海天一线,近处绿树如荫,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无法想象这是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国家,连水和石头都要进口。这又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仅仅一棵树的养护费每年都在3000美金左右。
阿联酋是一个以产油著称的西亚沙漠国家,有“沙漠中的花朵”的美称,是由阿布扎比、沙迦、迪拜、阿治曼、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哈伊马角七个酋长国组成的联邦制君主国。本地居民为阿拉伯人,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
迪拜是阿联酋的第二大城市,也是阿联酋人口最多的城市。迪拜的石油储藏量很少,但它注重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因而成为阿联酋的经济核心。
1、哈利法塔
原名迪拜塔(Burj Dubai),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总投资超15亿美元,166层,总高828米,比台北101大楼足足高出320米。
也叫迪拜贝拉黄金露天市场,上世纪40年代,由印度和伊朗的商人、企业家来此建立。
世界上最大的戒指。
酒店建在离沙滩岸边280米远的波斯湾内的人工岛上,仅由一条弯曲的道路连结陆地,只有在酒店消费的客人才能有幸走进这条路,走进“帆船”的内部。酒店共有56层,321米高,酒店的顶部设有停机坪。
说起帆船酒店,很多媒体称其为“七星酒店”。其实酒店的评级只有五星,至于七星酒店的来历还是有一段渊源的。开业伊始,一名英国记者在酒店体验后写道:“我已经找不到什么语言来形容它了,只能用7星级来给它定级,以示它的与众不同。”从此,这个免费广告就传遍了全世界。
酒店的造型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也正因此让酒店的建筑设计者获奖无数。
帆船酒店是迪拜的地标,也是迪拜最奢华所在。仅仅从海滩上远眺“帆船”,似乎不能满足我们对这个“七星”酒店的向往,所以我们一行五人预订了自助餐的位子。尽管价格不菲,但是能在迪拜轻轻触摸一下奢侈的皮毛,感觉还是蛮值得的。
这其中还有一段趣事。本来我和姐姐准备去海底餐厅吃法式大餐的。来的时候姐姐没带正装鞋,同车的朋友主动将穿在脚上的鞋子借给姐姐,引得全车人哄堂大笑。可惜的是,有了鞋子,没了位子,最后只能吃自助餐了。
镀金的电梯门
餐厅分三个区域,有刺身区、亚洲菜品区、甜品区,品种丰富,多式多样,做工精致,造型美观。
彼得·梅尔在《普罗旺斯的一年》中写到:“我保证,那一晚,我是为了英格兰的荣誉而吃。”这一餐,我们是为了帆船酒店、为了迪拜而吃,在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的极大满足中,“奢侈”熨帖着我们所有的感官。
迪拜是一个极度奢侈的城市,有着世界上最贵的酒店,最贵族化的运动,生活成本很高,但是政府的高福利让本土阿拉伯人收入丰厚,消费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
迪拜像一杯包装精美的饮料,甘之若饴,沁人心脾。
埃及是一个发展滞后、生活节奏缓慢的国家,也正因如此,古埃及的文化才得以较好地保存。
埃及像一坛粗陋、简朴的陈年老酒,酒香浓烈,回味悠长。
迪拜和埃及究竟哪个更好一些?“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可能更喜欢埃及沧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