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标签:
拉萨布达拉宫玛吉阿米大昭寺仓央嘉措 |
分类: 我最喜爱的旅行 |
拉萨-心中的城
从林芝到拉萨,是感受最丰富的一段路。遇见了独自从四川阿坝朝拜而来的信徒、从山东临沂徒步而行的“华哥”、从江西飞到西安再徒步到拉萨的阳光青年,更是在八月的夏日邂逅了漫天飞雪。正午在拉萨感受烈日炎炎,傍晚在布达拉脚下又遭遇滂沱大雨,可谓“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自贞观七年(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帝国以后,拉萨就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因其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而有“日光城”的美誉。
过去时、现在时、完成时,不同的建筑时态重叠交错,不同的历史人物轮番登场,拉萨无异于一部鸿篇巨作,需用心研读,一页页翻看。
一、布达拉宫
“我走在神圣布达拉的脚下,将自己疲惫不堪的心灵净化”。
“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也许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菩萨,让我们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时段、多气候条件下欣赏布达拉。
雨中的布达拉威严中带着清新的
阳光下的布达拉辉煌中带着威仪
夜幕下的布达拉壮丽中带着神秘
宫殿的墙基宽而坚固,殿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通风口和排水设备。据说屋内四柱八梁平顶设计能抗八级地震。
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 “阿嘎”土,白色的墙皮则是牛奶、蜂蜜、白糖和红糖调制而成。每年的6月22日,藏民带着牛奶等物品自发来粉刷墙壁。
马皮鼓 警示宵禁。
无字碑
泥质松赞干布像,制作于公元七世纪,呈王者相,双头,着赞普装。
文成公主
公元641年远嫁松赞干布
布达拉宫跟五世达赖密不可分,没有他就没有现今的布达拉宫。五世达赖一生勤奋好学,对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教哲学等学科都造诣颇深,其文集达30函之多是历代达赖喇嘛中著作最多的一位。
僧官学校
格桑花
布达拉宫的墙外环绕着大而重的转经筒,用力转动着经筒,仿佛所有的祈盼、所有的祝愿都凝聚在指尖。一步一转中,感受着心灵的皈依和宁静,我,好想迷失在布达拉宫,不再离开。
仓央嘉措这首动人的情诗让世人记住了玛吉阿米这个名字,也由此诞生了玛吉阿米餐厅。据说这栋坐落于八廓街上的黄色小楼,是当年仓央嘉措与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但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此。
玛吉阿米餐厅将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的浪漫爱情故事作为企业文化背景,以古朴、温馨而又充满藏族文化氛围为格调,将文化与餐饮融合、升华,使其成为拉萨的必去之地。
餐厅既有藏族特色,又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放眼望去,到处都有仓央嘉措的痕迹。读读仓央嘉措的情诗,看看游客的留言,逗逗乖巧的猫咪,品品精美的佳肴,从时光的呢喃中去追忆那曾经的浪漫。
坐在窗前,人来人往的八廓街尽收眼底,这条街道融合了宗教与艺术、商业与爱情、古老与现代,繁华中有着岁月的醇厚。
三、大昭寺 位于拉萨市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0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阳光照亮了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顶,香火缭绕。
千百年来,朝拜者在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 ,只为大昭寺门前的一拜,这是他们信仰的终极追求。
在朝拜的人群中,既有面容沧桑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孩童,他们神情庄重、表情凝重、目光虔诚,此起彼伏地扑身在地,口中念念有词。




拉萨是一个适合细品慢读的城。信步在拉萨街头,辉煌壮丽的布达拉宫,信徒云集的大昭寺,人头攒动的八廓街,无不透着拉萨城人性和历史的灵韵。
拉萨是一座温暖的城,这种温暖来自城里的人。手上不停摇动经轮的老人,给了我无牵无挂的踏实;大昭寺和八廓街上磕长头的信徒让我明白信仰的含义;小商小贩口中念念不停的六字真经,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感受到了从容…人性的光芒在点点滴滴中流淌出来,我会以这样的方式记忆拉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