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2019-10-06 13:06:46)
标签:

拉萨

布达拉宫

玛吉阿米

大昭寺

仓央嘉措

分类: 我最喜爱的旅行

拉萨-心中的城

从林芝到拉萨,是感受最丰富的一段路。遇见了独自从四川阿坝朝拜而来的信徒、从山东临沂徒步而行的“华哥”、从江西飞到西安再徒步到拉萨的阳光青年,更是在八月的夏日邂逅了漫天飞雪。正午在拉萨感受烈日炎炎,傍晚在布达拉脚下又遭遇滂沱大雨,可谓“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贞观七年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帝国以后拉萨就成为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因其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而有日光城的美誉。

过去时、现在时、完成时,不同的建筑时态重叠交错,不同的历史人物轮番登场,拉萨无异于一部鸿篇巨作,需用心研读,一页页翻看。

布达拉宫

我走在神圣布达拉的脚下,将自己疲惫不堪的心灵净化”。

  在仰望布达拉宫的那一刻,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敬畏它的历史,敬畏它的恢弘,敬畏围绕着它的无数传说与传奇。心,刹那间变得辽阔而空灵,从没有哪个建筑让我如此崇敬、如此仰慕、如此心动。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布达拉宫依山而建,宫宇叠砌,巍峨耸峙,气势磅礴,其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的红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最高处海拔3767.19米,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17世纪中叶到1959年,布达拉宫一直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和从事政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布达拉”是梵语音译,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音菩萨所居之处。也许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菩萨,让我们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时段、多气候条件下欣赏布达拉。

雨中的布达拉威严中带着清新的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阳光下的布达拉辉煌中带着威仪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夜幕下的布达拉壮丽中带着神秘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从山脚入口处到顶端,一共有900多级石阶。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宫殿的墙基宽而坚固,殿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通风口和排水设备。据说屋内四柱八梁平顶设计能抗八级地震。

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 “阿嘎”土,白色的墙皮则是牛奶、蜂蜜、白糖和红糖调制而成。每年的622日,藏民带着牛奶等物品自发来粉刷墙壁。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马皮鼓 警示宵禁。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无字碑  该碑是为纪念布达拉宫红宫落成而立。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泥质松赞干布像,制作于公元七世纪,呈王者相,双头,着赞普装。  (图片来自网络)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文成公主 公元641年远嫁松赞干布  藏传佛教把文成公主尊为度母的化身。(图片来自网络)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五世达赖喇嘛的踩马石  踩马石上的雍仲符  在藏语中,被 汉语中读作被称作雍仲,表达的是吉祥的含义。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布达拉宫跟五世达赖密不可分,没有他就没有现今的布达拉宫。五世达赖一生勤奋好学,对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教哲学等学科都造诣颇深,其文集达30函之多是历代达赖喇嘛中著作最多的一位。
    
公元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地方政权,实现了西藏的统一。随后推行西藏改革,让拉萨重新成为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1645年(藏历木鸡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

僧官学校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格桑花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布达拉宫的墙外环绕着大而重的转经筒,用力转动着经筒,仿佛所有的祈盼、所有的祝愿都凝聚在指尖一步一转中,感受着心灵的皈依和宁静,好想迷失在布达拉宫,不再离开。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二、玛吉阿米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那明月皎颜

  玛吉阿米醉人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仓央嘉措这首动人的情诗让世人记住了玛吉阿米这个名字,也由此诞生了玛吉阿米餐厅。据说这栋坐落于八廓街上的黄色小楼,是当年仓央嘉措与情人玛吉阿米幽会的地方。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的一户农奴家庭康熙三十六年(1697),他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时已经14岁,康熙四十四年(1705)被废,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是西藏著名的诗人和政治人物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

据近年来的考古发现证实仓央嘉措在内蒙阿拉善地区弘法利生,最后圆寂于此。

玛吉阿米餐厅将仓央嘉措与玛吉阿米的浪漫爱情故事作为企业文化背景,以古朴、温馨而又充满藏族文化氛围为格调,将文化与餐饮融合、升华使其成为拉萨的必去之地

餐厅既有藏族特色,又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放眼望去,到处都有仓央嘉措的痕迹。读读仓央嘉措的情诗,看看游客的留言,逗逗乖巧的猫咪,品品精美的佳肴,从时光的呢喃中去追忆那曾经的浪漫。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坐在窗前,人来人往的八廓街尽收眼底,这条街道融合宗教与艺术、商业与爱情、古老与现代,繁华中有着岁月的醇厚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三、大昭寺 位于拉萨市区的东南部,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01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寺内供奉着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阳光照亮了大昭寺金碧辉煌的金顶香火缭绕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千百年来,朝拜者在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他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只为大昭寺门前的一拜,这是他们信仰的终极追求。

在朝拜的人群中,既有面容沧桑的老人,也有稚嫩的孩童,他们神情庄重、表情凝重、目光虔诚,此起彼伏地扑身在地口中念念有词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拉萨是一个适合细品慢读的城。信步在拉萨街头,辉煌壮丽的布达拉宫信徒云集的大昭寺,人头攒动的八廓街,无不透着拉萨城人性和历史的灵韵。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一路向西,去西藏(四)

拉萨是一座温暖的城,这种温暖来自城里的人。手上不停摇动经轮的老人,给了我无牵无挂的踏实;大昭寺和八廓街上磕长头的信徒让我明白信仰的含义;小商小贩口中念念不停的六字真经,让我在这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感受到了从容…人性的光芒在点点滴滴中流淌出来,我会以这样的方式记忆拉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