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去西藏(三)

标签:
芒康盐井怒江然乌湖米堆冰川鲁朗 |
分类: 我最喜爱的旅行 |
一、芒康-走进西藏
从迪庆到芒康走的是滇藏线,路边的悬崖峭壁令人望而生畏,浑浊的澜沧江奔流不息。约2个小时后,汽车进入昌都市芒康县境内,心里一阵雀跃,我们进藏了!
从芒康盐井、红拉山、东达山、左贡、邦达、业拉山到怒江十二拐,辽阔、荒远的藏地,保存了大自然最古老的记忆。
芒康盐井
古盐田已有1300年历史,位于西藏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是我国唯一保持完整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西岸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 3 — 5 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东岸所产的盐为白盐。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
钟乳晶盐
红拉山垭口 海拔高度约为4200米。
东达山 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008米。
邦达镇海拔4300米,是川藏南线和北线的交汇点,这里曾经是著名的“茶马古道”必经之地。
过了邦达,就要翻越业拉山了。
业拉山
业拉山 海拔4658米 从邦达到业拉山的路较平坦,起伏约600多米,而从业拉山垭口到怒江峡谷陡峭的几十公里路程落差竟达2000多米。
翻过业拉山就是著名的“怒江72拐”,这条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让澜沧江和怒江之间的天堑变成通途,因而被称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奔腾的怒江在苍茫的大地上随意地划着深涧,江边千仞绝壁,寸草不生,混浊的江水滚滚东流,怒江峡谷在荒凉之余,尽显其粗犷和彪悍。
怒江大桥位于川藏线318国道上,坐落在西藏昌都八宿县境内的高山峡谷间,因地势险要被称为川藏线公路的咽喉。
大桥修建在悬崖峭壁间,全长678米,宽15.8米,海拔高度2730米,是一座横跨怒江的单箱变截面连续桥梁,单空跨度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成为六库城区唯一一座连接东西两岸的交通命脉。
怒江大桥建成于1953年。当时解放军第十八军工兵团在高海拔的高山峡谷展开攻坚,历时三年终于修成,为此牺牲了一个排的官兵,令人扼腕痛惜。
新桥的旁边有一个怒江旧桥的桥墩(因停留时间短,没有看到)。现在旧桥只剩下孤伶伶的这个桥墩。据说桥墩里包裹着一位年轻战士的身体。修桥时,一位战士不小心掉进了深深的水泥槽,被发现时,他的身体已经与桥墩凝固在一起,一只手直指苍穹。
这座桥墩一直被完好地保存着,成为耸立在滔滔江水中的一座丰碑。(图片来自网络)
二、走向林芝-感受江南
沿着318国道开向波密,犹如到了江南。路旁的植被郁郁葱葱,古树婆娑,绿草如茵,湍急的降水奔腾翻卷,碧绿的湖水倒影着白云蓝天,随手拍下的照片就像一张张明信片。
海拔4468米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垭口平缓得出奇,汽车在不经意间就过了垭口。
安久拉海子偎依在群山的怀抱里,静谧而落寞。
然乌湖 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海拔3850米,是一个狭长的堰塞湖,岗日嘎布雪山与阿扎贡拉冰川依湖而立。
传说然乌湖中有头水牛,岸边上有一头黄牛,有一天他们相互较量角力,双方势均力敌久而久之就化为了两座大山,两座大山相夹的地方便是现在的然乌湖。
连绵的草场、如盖的白云、平静的湖水、皑皑的雪峰,200多年来,然乌湖就这样静看花开花落,笑望云卷云舒,“与灵魂作伴,让时间对峙荒凉”,以别样的姿态令人陶醉。
米堆冰川 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是西藏最主要的海洋型冰川,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
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由两条700-800米的世界级冰瀑布汇流而成。
冰洁如玉,雪光闪耀的冰川与白云彼此相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缠绵缱倦,如梦似幻。
走过米堆村,成片的草甸与青稞,绿意袅袅。古朴的村落、清澈的溪水、自在的牛羊,勾勒出一幅浓郁藏乡田园画卷,带着高原牧歌般的悠然与浪漫。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海拔3700米,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
鲁朗镇
掩映在四周连绵起伏的群山的绿色苍穹之中,草甸上野花盛开,漫山遍野,潺潺流淌的溪水中倒映出云海雪山与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戴着冰雪冠冕的雪峰如披哈达,卓然挺立,傲视群雄。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海拔4720米。
日暮时分我们到达了被誉为西藏江南的林芝。
这幅标语很特别,很西藏,我拍下来发给了曾经援藏过的侄女婿。
从川西一路走来,已经历时9天,历经坎坷与艰辛。在通往拉萨的路上,我已将快节奏的生活渐渐遗忘,在生理的痛苦与心理的愉悦中寻找着对生命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