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2019-10-11 21:10:58)
标签:

纳木措

那根拉

朝拜

酥油

念青唐古拉

分类: 我最喜爱的旅行

   纳木措——意外收获

      86日依然阴雨绵绵。去纳木措的路况很差,坑坑洼洼,很多路段限速40公里,汽车开出了牛车的速度。好在与青藏铁路并行,行驶在天路上的绿皮火车,不时地在沉闷中给我们带来一些小小的惊喜。

途径羊八井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那根拉山口,位于西藏当雄县境内,是去往纳木措的必经之路,山口海拔5190米。在这里可以眺望纳木措。

大风呼啸,经幡欲裂,北望纳木措只能看到一缕白云蓝天,我不仅在心中默默祈祷,愿纳木措给我一个灿烂的笑脸。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 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经过8个小时的颠簸,车终于到达纳木措。

纳木措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面积约1920km²最深处超过了120米。

念青唐古拉山脉是中国青藏高原主要山脉之一。横贯西藏中东部,为冈底斯山向东的延续。全长1400公里,平均宽80公里。海拔5000-6000米,主峰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天空已经放晴,阳光撕开云层,露出零零碎碎的蓝天。那些庞大的云团,像奔腾的浪潮,又像无边无际的雪山、草原,不断地在我面前变幻,传说纳木措能预测人的前世今生,这些奇异的云莫不是代他告知?我,读不出。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在云海中若隐若现纳木措安静地躺在念青唐古拉的怀里,波光潋滟,水平如镜;白色的牦牛如湖的精灵,与山、与湖相辅相成。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车开出纳木措不久,停在路边拍照的间隙,从山坡上走来了三个孩子,拍着车窗跟我们要吃的。拿到了小食品,孩子们便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山上散落着几顶帐篷,大都是白色的,稍大些的女孩指着唯一的一顶黑帐篷,说是她的家。她的邀请让急于去藏民家而未成行的我差一点欢呼雀跃起来。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帐篷前坐着奶奶和十几岁的姐姐,妈妈在帐里帐外来回忙碌。妈妈长得很美,但是听不懂汉语,我让姐姐转达对她的赞美,妈妈开心地笑了。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帐篷是用牛毛纺线后编织拚缝而成。帐中以木杆支撑,帐门朝东。帐里非常零乱,进门后几乎找不到落脚地。姐姐热情地进来招呼我,拿出一次性纸杯要给我倒奶茶,我谢绝了。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帐房中央为灶台,上面放一个铁锅,灶台前是一袋牛粪。床上堆放着被褥、衣物、书包及多种日常用品。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这种用牦牛毛织出的帐篷呈黑色被称作黑帐,据导游说,一顶牦牛帐篷价值人民币20多万元可见这家牧民的经济条件还是不错的曾经小说《酥油》中的汉族姑娘梅朵也住过同样的帐篷雨中,帐外大雨,帐里小雨,梅朵只能打着雨伞睡觉我不知道置身其中的帐篷是否也是如此,但是,我实在没有勇气在此住上一夜。

问起孩子们上学的事,姐姐说爸爸开车送她们上学,车子和我们开的车一样。藏区是否还有孤儿和失学的孩子需要“梅朵”翻山越岭去寻找,我无从知道。回来的路上才想起我最想问而忘了问的问题,“女孩有几个爸爸”,对一妻多夫家庭的猎奇没有得到满足。

二、西藏随笔

从西藏回来快两个月了,曾经的风霜雪雨,曾经的痛不欲生,随着时光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有对西藏深深地眷恋。这种眷恋有蓝天白云,有寺庙宫殿,有雪山圣湖,最多的却是它人性的光辉。这种光辉来自经年转山、转湖、转经的信徒身上,来自磕着等身长头的朝拜者身上,来自四面八方走向西藏的普通人身上,来自手摇经轮、口念六字真经的藏民身上已经沉淀于我的心底,植根于我的记忆中。

    朝拜

     信仰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坚强,你听那风的声音仿佛是来自天堂

在林芝到拉萨的路上,我们邂逅了“一个人的朝圣”,他历经9个月从四川阿坝磕等身长头到林芝,大约还要9个月才能到达拉萨的大昭寺。看到我们,他稍作休息,表情温和,目光平和、纯净,没有欲望。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缺少的正是这样的眼神,也唯有它才能洗涤人的心灵。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藏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藏传佛教的影响无处不在,虔诚的信仰让他们的生活几近愚昧。他们对物质的要求极低,除了最基本的生存,没有别的奢求。

磕等身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五体投地,是为;同时口中不断念着嗡嘛呢叭咪吽”,是为;心中不断想着佛,是为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统一。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他们从遥远的故乡开始,手戴护具,膝着护膝,直到圣城拉萨。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他们的日色很慢,一生只够做一件事——朝拜。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妻多夫

在西藏,一夫一妻制家庭占绝对优势。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存在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的家庭。 这种特殊的婚姻形式由来已久,既是古代群婚习俗的遗迹,更是长期以来西藏自然地理环境和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此次没有深入一妻多夫的家庭感受一下家庭氛围实在是一大憾事。

天葬

西藏的丧葬习俗有土葬、火葬、塔葬、天葬、水葬、崖葬、树葬、石棺葬、附寄葬等等。土葬一般认为是西藏早期的葬俗;塔葬、火葬往往被视为高贵的葬俗,特别是塔葬,只有历世达赖喇嘛、班禅及少数大活佛才能享此殊荣;普通僧人和贵族往往选择火葬;水葬往往用于穷人、病死者、儿童等;天葬,是西藏最受欢迎、具有普遍性的一种葬俗,也是藏传佛教最高境界的施舍。将无用的肉体喂鹰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事,是一种最彻底的施舍,并不是借助鹰的翅膀把死者的灵魂带上天界。

对于古老神秘的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禁忌女人到现场。我想,那种血腥的场面对很多内地人来说将是无法忍受的,作为医生的我想来都有些恐怖。

        物产    

      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

     在林芝和拉萨,我们去了农贸市场,这里最能体现市民的生活常态。牛羊肉偏多,价格与内地相差无几;蔬菜和内地大同小异,但价格比内地要高出很多;没见到海鲜。有一些物产确实第一次见到。

     雪莲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金耳 藏民说其营养价值与银耳相同,只不过是金色的。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松茸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树莓 我们大多见过的都是红色的,这儿的树莓也是金色的。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酥油  是藏族食品之精华,高原人离不了它 藏区人民最喜食牦牛产的酥油产于夏、秋两季的牦牛酥油,色泽鲜黄,味道香甜,口感极佳,冬季的则呈淡黄色羊酥油为白色,光泽、营养价值均不及牛酥油,口感也逊牛酥油一筹。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娃娃 在摊位的一角蜗居着可爱的娃娃,藏地特产,不出售的哟。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一路向西,去西藏(五)

    从大连出发的那一刻起,与我一路伴行的是另一场内心之旅。高海拔引起的高原反应,磨练了我的意志,也放空了我压抑已久的内心;面对雪山湖泊,我对自然心生敬畏;耳闻目染的诵经祈祷,我感受到了灵魂瞬间的游离。在时间和空间的穿越中,西藏悄然走进了我的内心让我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支点。然而,我不属于西藏,西藏也不属于我,“那里是羊的庙宇,而我们内心装的是狼的欲望。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卸下所有的欲望和奢求,才是真正地走进了西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