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知道手机厂商都在想什么

(2009-08-02 15:34:32)
标签:

杂谈

分类: 猫村闲聊

 

    3G要普及了,我看到一篇文章,说3G普及了以后,就没人去看电影了,没人看电视剧了,因为3G都能解决。我觉得这种预言挺可笑的。
    我记得电视刚普及的时候,就有人说,有了电视剧,没人看电影了,没人看话剧了。可现在电影和话剧都活得好好的。
    电脑普及的时候,又有人说,没人看电影了,没人看话剧了,没人看电视了,没人看报纸杂志乃至没人看书了。现在,这些东西依旧存在。
    现在是个多元化社会,不能用老模式看问题。谁能一统江山啊?没错,早年间汽车是挤垮了马车,飞机代替了远洋船,三轮车代替了人力车。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
    那位可爱的悲观主义兄弟算了笔帐,说看场大片要花80块,要是下载呢,可能只需要几块钱。只不过效果差点,但方便便宜啊。
    这位兄弟其实是瞎算账,依我看,拿手机看电影,不仅效果差点,而且也不便宜。你不能把买手机的费用排除在外吧?好几千块一台,平均到您看的电影里,那合着每一部多少钱啊?你也不能把上网费用排除在外。当然以后下载电影要交多少版权费也说不清楚。对,有些网站是不在意版权费的,但不在意的要多了,就没人拍大片了。不挣钱的事谁干啊?到最后,有3G,没东西可下载了。
    更何况,手机这东西,使用年限也就三五年,动不动就得买新的。它不会像一本书,放在那里可以看N年,留的时间长了,还成古董了呢。手机呢?一出毛病,再好的东西,都烂肚子里了。
    说这些的意思是,谁都代替不了谁。各有各的优点与缺点,就像方便面和普通面条一样,大家会在市场上共存的。
    其实手机这东西本身,就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么多年了,我一直纳闷,生产厂商们绞尽脑汁,试图让手机变成电脑、音响、电视、游戏机、照相机以及其他什么东西,就是不打算让它变成一部真正方便的电话。有时候真不知道他们的思维是什么。
    比如说充电器问题。前些日子欧洲的几个大厂商达成协议,统一了充电器的插头规格,这样什么牌子、型号的手机,都能用一样的充电器了。咱们国内啥时候统一还说不准。这是个大问题啊,我家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手机的充电插头,一大把。为啥啊?因为每换一次手机,都要给根新线,连着个变压器。现在五六条线了,满满一筐,谁和谁长的都不一样。关键是不方便。出门在外,万一没电了,借都没地方借去。
    还有个问题,就是买手机的时候,不给独立的充电器。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新的手机电池,一般都要求头三次充电,要充够12个小时,而且得关机充——这就有个问题,谁能保持动不动就12个小时关机呢?我们单位的规定,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否则有事情找不到你,个人负全责。所以最合理的办法就是,两块新电池,一块用余电扛着,另一块充电。可惜的是,不给独立充电器,就没法实现。你充上一半电,必须得出门了,没办法,只能拔了走,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只好自认倒霉。既浪费,又不环保。
    所以我建议,以后技术部门给个统一要求,卖手机必须给独立的充电器,这应该是必须的配件,否则不许销售。
    以上,都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手机里的通讯录。
    用惯手机了,就习惯把朋友们的电话直接存在手机通讯录里。可也真是奇怪了,手机里几乎所有东西,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什么的,都能和电脑实行互联,上传下载,偏偏通讯录不能。多少人因为丢了手机、换了手机,而失去了人际联系?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我还真不知道有能上传通讯录的手机。向朋友打听过,也没人知道。我经常遇到有熟人在MSN上问我手机号,那一定是手机坏了。
    就这一条,多影响手机的销售啊?本来想买时髦手机的,一想起重新输入电话号码的痛苦,就会打消这个念头。
    这两年我比较手背,手机换得频繁。去年是因为手机突然罢工,不得已买新的。过春节那几天我就没干别的,坐家里使劲输手机号,好不容易,才把我记在本子上的诸位朋友的号码记上去。没想到今年更倒霉,把手机揣裤兜里,睡觉的时候随手把裤子往椅子上一搭,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寸,液晶屏幕给磕裂了。这下好,干着急没办法,只好买新的,又得重新输入号码。
    幸亏我深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往本子上写电话号码的良好习惯,大约一半的电话白纸黑字写着呢,要不然,哭都没地方哭去。
    所以呢,我发自内心地建议各位厂商,认真倾听一下用户意见,在你们又翻盖又滑盖变着法折腾的时候,一些手机的基本功能别给忘了。你可以花里胡哨功能多,但你不能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还想代替电脑电影电视呢,连我那破纸本子都代替不了,你说这不是做白日梦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