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以前,人们喝的都是发酵酒,也就是用酒曲酿的酒。要说酒精度,大概十几二十吧,比现在的啤酒烈点,相当于米酒黄酒。其实,那东西就是米酒黄酒,加上当时的计量单位比现在小,所以“会当一饮三百杯”是可能的。《水浒》里写,某梁山好汉动辄喝上一坛,那就是这种酒了,但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恐怕是白酒。用行家的话说,叫蒸馏酒。据说宋朝已经有了,最晚元朝,肯定有了。
不管什么酒,都能把人喝高,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人善饮,大家都是知道的。其实古代最能喝的一个叫东方朔,不仅活着能喝,死了还能喝。传说东方朔死了以后成了神仙,四处旅游,见着漂亮的大山就册封个名山。有一天云游到福建仙游县九仙山,当地小神仙们巴结他,把他灌得大醉。趁着他还有点意识,递上纸笔请他册封。东方朔提笔就写“天下第一……”,本来他想写“天下第一名山”的,结果写着写着,想起这第一名山已经封给太姥山了。可白纸黑字已经写上了,不能改。情急之中,写了个“天下第一蓬莱”。
小神仙们看不明白了,就问:“我们这儿是山啊,蓬莱是岛。您这写的不对啊。”
东方朔是个大忽悠,跟人解释:“这你们就不明白了,蓬莱招神仙懂么?你们这儿也招神仙,所以,第一蓬莱。”
东方朔封名山,好比现在评个什么卫生城市文明街道之类,他去检查,喝是必须的,那是工作,应酬。但古人真有为了喝酒要求换工作的。传得比较广的段子是阮籍的。阮籍是三国时人,才高八斗,谁干点什么都想拉着他,比如司马昭想拉他入伙,曹魏的皇帝也想拉他入伙。可这两拨人掐得你死我活的,阮籍心想,谁知道你们哪天一高兴掐起来,把我弄死了。可官是不能不当的,阮籍就想辙,突然就打听到步兵某部伙夫善于酿酒,于是立刻写信请求调动,说是要和那伙夫当同事,方便自己喝酒。没想到这请调信还真被批了,他改任步兵校尉,和伙夫混到一起,不仅有酒喝,而且安全多了。
有类似经历的,还有个叫王绩的,唐朝人,官至门下省侍诏。当时好像是配给制,朝廷每天发给他好酒三升。他弟弟问他,当官的日子挺自在吧?他就抱怨,自在什么啊,每天才三升酒,哪儿够喝啊。结果这话传出去,朝廷照顾他,每天发他好酒一斗……但似乎也不够喝,他也写了封请调信,要求调任太乐署,为啥呢?因为那儿有个叫焦革的,酒酿得极好。他也如愿以偿了。后来焦革去世,这位王绩彻底失去了做官的兴趣,弃官回家写书了。写什么呢?《酒经》一卷,《酒谱》一卷,关于酿酒品酒的论文。
也有喝酒把前途性命给喝丢了的,这个倒霉蛋叫做皮日休。皮日休是唐末人,才华文笔都好,就有一点,太能喝,喝得一只眼皮耷拉下来,看上去就是个独眼龙。这位皮爷去考进士,成绩不错,主考郑愚想见见他。没想到一见面,小皮只有一只眼睁着,郑愚大失所望。这就像网友见面成了见光死,郑愚都不知道说啥好了,吭哧半晌才来了一句:“可惜啊,怎么只有一只眼睛能睁开。”
皮日休不乐意了,顶嘴:“你倒是能睁开两只眼,可你看问题有我透彻么?”得,就这么一句话,把郑愚得罪了,皮日休得了最后一名。
在唐朝混得不好,正逢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黄巢大王起事,皮日休投了老黄。老黄对皮日休说:“你有才,给我写个儿歌吧,拿出去传唱,让大家都能记住我。”这对皮日休来说太容易了,提笔写道: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
这儿歌的意思,就是把黄巢的名字拆开,方便大家记住。可黄巢拿着这诗就琢磨开了:这小子别是笑话我是秃顶、三毛吧?越想越觉得读书人忒阴,一狠心,把皮日休推出去给咔了。
以上,说的是喝酒与前程,下面再说说喝酒与女人。历史上最有名的酒鬼,是晋朝的刘伶,和阮籍同称竹林七贤的。经常喝高了裸体在屋里呆着。有人问他:“您喝就喝吧,干吗老光着啊。”刘伶说:“谁说我光着?我以天地为屋,屋子是我的衣裤,你……钻我裤子里来干什么?”得,成了别人耍流氓了。
刘伶喝得实在太多了,他老婆就劝他戒酒,还把家里酒都藏起来了。刘伶对老婆说:“老婆啊,戒酒这事儿,非人力所能。你把酒肉拿出来,搁神仙牌位前头,我祷告发誓,让神仙帮我戒酒行不?”他老婆真信了,就把酒拿出来了。
他是怎么祷告的呢?刘伶说:“诸位神灵,我刘伶就是为酒而生的,妇人之言,绝对不能听。”他老婆还没琢磨过味儿来呢,他又喝高了。不仅如此,出门的时候还请人扛着铲子跟着他,跟人说:“我要是喝死了,就地挖坑儿,把我埋了。”
刘伶喝酒挺夸张的,但还不是最夸张的。最夸张的叫石延年,北宋人,不仅诗文书法好,且善于用兵,文武全才,但却好喝,喝得还相当吓人。他发明了喝酒的多种方式,一是披头散发,光脚戴枷,这么喝,叫“枷饮”。二是坐在树杈上喝,叫“巢饮”。三是用稻草麻绳啥的把自己包着捆着,伸出头来喝,叫“鳖饮”……用现在的话说这叫SM,自己找罪受,痛并快乐着。
石延年出名是因为欧阳修,老石死后26年,欧阳修写过一篇《祭石曼卿文》(石延年字曼卿),千古传诵。当然,欧阳修写的最有名的文章是《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从来如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