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北京禁烟?应该首先消除对吸烟者的歧视!
我是吸烟的,在我感到难过或者高兴的时候,在我需要集中精力思考或者放松的时候,在我做出决定或者需要稳定情绪的时候。我一直认为烟是我的伙伴,它可以毫无怨言地陪伴我,燃烧自己,和我一起郁闷,或者欢乐。
当然,我也承认吸烟有害健康,所以我尽量避免在人多的地方吸烟。在别人家聚会的时候,我会自觉站到阳台上吸烟。我也在考虑戒烟,在我认为很有必要的时候。
今年,我听说法国全面禁烟了。全面的意思,据说就是——只要在看不到天的公共场所吸烟,比如露天咖啡馆的阳伞下面,就是违法。那么更别提在办公区或者酒店里了。
现在,有消息说北京也要全面禁烟。据说这样,就基本达到世界卫生组织一个什么协议的要求了。
同一条消息说,北京有300万吸烟者。我查了资料,北京的人口现在为1700万人,如果除去儿童和少年,大概每四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吸烟者。
那么,让这么多人一夜之间断掉香烟,可能吗?或者让他们都站到露天去吸烟,雅观吗?
本来,我觉得反对吸烟的人说得很有道理,吸烟的确对健康不好,对环境不好。我相信很多吸烟者和我一样,在自己很爽的时候,心里是怀着一丝愧疚的。但是,现在有一批人以卫道士的面孔出现,认为反对吸烟,自己的道德品质就比别人高一等,这就很让人反感了。他们就像当年反对留鬓角跳交谊舞穿牛仔裤一样,喜欢从别人的生活方式来判断对方的道德水准。吸烟者在他们眼里,成了自私、肮脏、落后的代名词。
他们拿来攻击吸烟者的武器,就是吸烟患癌症的比别人多上多少倍,得高血压心脏病的比别人多多少倍。吸二手烟的患病率有会增加多少倍,仿佛吸烟的丈夫个个都成了谋害妻子的杀手。等等。这样的论据流传了很多年了,但是,却少有人能拿出原始的依据来:你们倒是说说,这个多少倍是什么时候调查的?调查了多少人?调查的机构是什么?一个得高血压的人,他的患病因素中,遗传、体质、饮食、环境以及吸烟,所占的比重到底是多少?为什么深知吸烟危害的医生们,反而吸烟的比例更大?
今天优优给我看了一篇文章,是旅美作家张北海先生写的。张北海援引不吸烟的美国《纽约邮报》专栏作家帕金斯的文章说,美国的环保局审查了十一项研究,对象是吸烟者的配偶,而在其中十项里,研究人员没有发现肺癌在统计上有任何显著增加,只有一项研究证实确有增加,而环保局正是以那项研究做为被动吸烟是危害健康的根据。这样的判断,显然对全美尽五千万吸烟者太不公平了。
是的,如果吸烟真的那么可怕,请拿出更多的依据来——尤其是二手烟,相信这是全面禁烟最冠冕堂皇的根据了。
好吧,连烟草生产者都在香烟上标明了吸烟有害健康了。没错,吸烟有害健康,也许没有渲染的那么严重,但的确是有害健康。
但我想说的是,每个人都有处置自己身体、安排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吸烟的人有权利要求闻不到一点烟味,吸烟的人同样也有吸烟的权利。所以,不分青红皂白把吸烟的人赶到露天去,是一个社会群体对另一个社会群体的歧视。这种歧视的危害巨大。
首先,我们的餐饮业可能会减少营业额。因为吸烟者去那里吃饭很麻烦。
第二,吸烟者的工作效率会降低。比如一个在国贸大厦顶楼上班的吸烟者,他要吸一支烟,必须得跑到楼下去,一上一下,耗时巨大,而且刚上来,没准就又想下去了。这个人可能是个职员,也可能是个老板,当然也可能是官员。他什么都别干了。
第三,吸烟者可能会在更多的方面受到歧视,比如就业,比如谈恋爱。等等。
第四,假如全面禁烟,那么为了避免有法不依,必须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执法”队伍,这支队伍将巡游于餐厅写字楼等地,对违法吸烟者予以处罚。而这支队伍的开支,将会非常庞大。
第五,更多的人会被推向“违法”。很难想像,缺了香烟的酒吧、迪厅、歌厅和餐馆会是什么样子,于是,将有更多的人会明知故犯。
……………………
不要抬出奥运会作为全面禁烟的理由,因为不是每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都全面禁烟的。也不要居高临下地指责吸烟者,吸烟者和不吸烟者都一样,都是人,都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不是渣滓,也在为奥运会做出贡献。相反,以各种理由建立人群隔阂的人,才是最危险的种群。
所以,北京要全面禁烟,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例如在关键的、人员密集的地方——飞机上、公共交通工具上、奥运赛场里,应该禁烟。而在其他的地方,则应该给吸烟者划出区域来——也就是说,可以增加吸烟区,避免吸烟者对不吸烟者造成不适。而根本上,则是应该拿出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引导人们逐渐告别香烟。
我从来不相信一刀切的方式,真能达到目的。那只能宣泄某些人的自我优越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