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褂大演变

(2007-09-05 19:21:35)
标签:

休闲生活

分类: 猫村回忆录
 

小褂大演变

 

那天看羽毛球转播,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早年间李玲蔚那拨女的打羽毛球的时候,穿的好像不是现在的这身打扮。那时候羽毛球服装没这么性感,不穿短裙而是短裤,上身也不掐腰,是一件宽大的翻领T恤。男运动员的服装也不像现在这样紧绷在身上。总之,那次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熬了大半宿拿下汤姆斯杯之后,第二天羽毛球服就风靡大街小巷。白色或者蓝色的短袖套头小褂,上面斜斜地印了些图案。
这些衣服大多来自秀水街,几块钱一件。当时人们还没有那么强的名牌意识,即便是很神似的服装,似乎也没有牌号。在此之前,T恤这个词似乎都没有,印象里无论男女大多穿一件大背心,外面罩件浅色短袖衬衫。一出汗的时候,里面的背心清晰可见,仿佛现在的透视装。羽毛球服,的确是领风气之先的T恤。
再后来兴过一阵“文化衫”。就是圆领衫上印点俏皮话,比如“别理我,烦着呢”,或者“我饿,我渴,我穷”什么的。这文化衫也算不上多有文化,是靠服装谈心情开玩笑的小发明。卖文化衫最火的地方是西单的劝业场。当然这市场早就没了,现在变成了一片建筑高低错落的广场。文化衫上夹枪带棒的小语言也让好多人不舒服,报纸上大多是批评文章,说那些话太低俗。有些大胆的女孩穿英语的文化衫,上面写着“I’m a funny girl”或者“I’m a play girl”,自己也不大明白是什么意思,好像还有老外看了,就主动上前搭讪,结果遭了白眼。这些衣服大多质量不怎么样,洗几遍以后领口就懈得不行。好在价钱的确不贵,一般也就五块十块的,人们不是特在乎。
文化衫似乎对了企业的胃口,很快就有公司在文化衫上印上自己的名字标志,当礼物发给大伙。于是很多人穿着免费的T恤招摇过市,没几天满街都是LOGO。后来有人觉出不对味,凭什么我穿衣服给别人打广告啊?干脆不穿了。这么新的衣服就闲置,老人们看着心疼,就拿来穿。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光头老爷子摇把蒲扇在路灯底下聊天,身上的衣服则写着“某某进出口贸易公司”。
直到“真维斯”和“斑尼路”这样的店出现在北京街头,人们才逐渐对T恤衫有了名牌意识。不过受文化衫的影响,大家一时扳不过来爱开玩笑的习惯,把这两个牌子称为“真委琐”和“办你了”。从此以后,苹果、耐克、阿迪、李库珀什么的才逐步推广开来,假名牌也如雨后春笋般泛滥。从此以后,时尚小男女们才眼界大开,紧追慢追地追上了世界时装的脚步。也正是从此以后,小褂叫卖几百元的年代开始了,介绍服装品牌的时尚杂志也走上街头。
到了今天,穿名牌小褂已经成了件奢侈的事情。在一个年轻家庭里,如要节省,经常是女人要穿真名牌,男人则可以瞎对付,因为穿也穿不出好来。我一哥们就曾经不忿地讲:“昨天我带我老婆逛了一大堆品牌店,大包小包地拎着。走在街上她看我不顺眼了,说‘你也得打扮打扮’。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果不其然,她领着我,直接就奔了雅秀市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