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村长说书 |
一枚糖果和城市聊斋
怪力乱神的故事,原本都是无稽之谈,没有人相信它会真实地发生在现实中。
但如果不和现实有牵连,那么人们是不会看的。因为人总是关心和自己有关的事情。
怎么靠近现实呢?我们有很多号称“恐怖”的作品,做得都并不成功——一个并不知道哪个年月的背景,一个不知道在拿个国家哪个省的黑屋子,还有一群不知道哪里来的人。于是,狭小的空间、古怪的尖叫、莫名其妙的死亡……
恐怖吗?挺恐怖的。但没意思,只是吓人,看过也就算了。当然,还有些作品不是那么吓人,只是让人起了身鸡皮疙瘩而已。
“恐怖”得令人疲惫,让人肉麻。
一枚糖果的《我要杀人》却并不是这样的作品。故事被放到一个更广大的空间去展示。肮脏沉重的建筑工地、丑陋阴暗的小巷、五光十色的百货店、豪华喧嚣的富人别墅,如蝼蚁一样卑微的民工和像王子一样的阔少,再加上爱情与死亡、背叛与忠诚、自私与奉献、美丽与丑恶、勇敢与懦弱……这些元素凑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与对比。也正是在这种反差和对比中,故事显得强烈而有震撼力。因为——我们,不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吗?
糖果屡次和我说过,这是她“目前为止感觉最好的小说”。为什么会感觉好呢?看完了才知道,糖果是站在城市的上空,写下了这些细碎的文字,描述着美妙与丑恶并存的城市,还有人物。
换句话说,所谓“恐怖”,在这部书中已经变成了一种手段。而她真写出的,是这个时代。领域扩展,思路生发,规模更宏大了。
这样的故事,应该叫作“城市聊斋”吧。
也许,她是无意识这么做的,但她还是做到了。
如果说特色,除了语言,“波澜壮阔”是最大的特色了。这是很多想当斯蒂芬·金的人根本做不到的,他们甚至都没有这样的念头。
中国的古典文学,向来都是要用这样的手段的。《水浒传》里有,《三国演义》里有,《红楼梦》里有,《西游记》和《聊斋志异》就更不用说了。没有鬼神,似乎难成大器。换句话说,鬼神是不可缺少的叙事工具,所有所谓“超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实际上在认真创作的文学作品中,都是工具。因为真正的作品,从本质来说,都是“现实主义”的。
所以没有必要把鬼神看得太重,只是表达的工具,糖果运用得比较自如。比在《鼠皮玉人》的时候要自如多了。
对一个写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生活。可以说,他(她)生存在什么环境中,就会写出带有这种环境影子的作品。没有人生活在真空中,但有些人满足于生活在小圈子里,整日呼酒买醉,追求所谓的洒脱。这些人的文章可以写得很美,但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缺乏力度,缺乏视野,看一篇可能觉得新鲜和羡慕,看多了,只能感到无聊与自我标榜。
而这些,糖果恰恰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她就是一个卑微的小人物,是一名物业公司的普通职员。她能够仔细观察那些阔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和保安、工人们混在一处,坐很长时间的公共汽车上下班,每天看路上买到的报纸。在完成这部小说之前,她甚至没有自己的电脑,必须利用业余时间到黑网吧去写作。也许,就是这种在巨大反差中的生活,能让她自然而然地写出这样鲜明的作品。
当然,她还是一个女孩子,喜欢被恭维,追求爱情,为失恋而伤感,为一件很小的礼物,哪怕是一句话,就感到满足。而这些,在她的故事里都有体现。她的创作相当写实。心随意动,想到哪里就写了,写得还相当生动细致。想到这些,难道还会认为这部作品超现实吗?显然不会。这是一部很现实的作品,它说了好多痛快的话,写了很多熟悉的场景,所以才会受到欢迎。
看完这个故事,想到了几件事。
一是所谓恐怖小说的分类。恐怖小说都是以吓人为特色的,《我要杀人》的确有大量很吓人的情节。但是,吓人不应该是唯一的目的。那些温馨与感动,还有幽默与俏皮,同样会让人难忘。作品里更胜一筹的,反而是对社会现象的描述。所以,是不是一定要纯粹以恐怖为目的进行写作,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问题。
二是我们到底要不要一个斯蒂芬·金。何必呢?人家写的是美国人的事,动的是美国人的心思,虽然很好,人性的变化描述得淋漓尽致,可是,为什么要模仿他呢?难道和他不相似就不成了吗?所以,在恐怖小说这个领域,百花齐放最好,没必要总是把他拿出来说事。我很希望有一天能出一个我们自己的人。
三是现在的恐怖小说太滥。的确有很多认真的写手、以此为乐的写手在努力写着好的作品,但也有很多喜欢标榜自己的人,总想拿写作换地位的人。这样的人,可能能得到一时的成功,但却注定不可能留下顶级的作品。
四是社会应该用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恐怖作品。为什么神仙可写鬼怪不能写?为什么神仙能拍鬼怪不能拍?只能说是观念在作怪。大量优秀的外国作品和中国古典作品中都有鬼怪描述,这并不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应该用一种更大度宽容的理念来对待文学创作。
五是网络作家应该以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去写作。糖果是网上在线写作的,她的故事有仓促的地方,但铺陈得越来越好了。这说明她有良好的心态。她曾经说过,从来不会为了谁去写,也不会为了得到什么去写,更没想过要靠这个大红大紫。她还是打算继续当她的小职员。这样的心态是必须的。追求浮躁、包装,急功近利,是很多网络作者的通病。实际也是网络文学的毒药。
还有人总是在谈纯文学和通俗文学。争论这么多年了怎么还这么糊涂呢?文学有纯的吗?纯粹追求技术的东西有意思吗?文学作品只有好看难看之分,没有纯与不纯。洋洋洒洒几百万字却让人不知所云的东西,不是纯文学,说是垃圾还差不多。
说得远了,还是说回一枚糖果。以后的糖果会是什么样呢?也许和以前一样,喜欢她的人很多,受不了她的人也很多。也许她还会写出更好的东西,但可以肯定的是,她不会放弃真实的生活的,她仍会安心当她的小职员。真实的生活是写出好东西的保障。
在网上,第一个跟贴的人,称作坐沙发。这篇后记,附在糖果的《我要杀人》之后,算是坐了糖果的大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