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猫村吃喝 |
<H2>鱼之味</H2>
<DIV>鱼是好东西,吃了不胖,还好消化。看关于鱼的科普文章,说鱼肉含有好多营养物质;看《水浒传》,那宋江在浔阳楼上吃活鱼,鱼肉吃了,鱼骨还可以做个汤。看着看着就馋了。<BR>最保持鱼味的做法是清蒸。可清蒸的鱼,最好是活的,平时吃,以草鱼为最佳,胖头鱼其次。武昌鱼也好,但刺太多。鲤鱼看着漂亮,腥气却太重,蒸出来不好吃。把鱼去鳃去鳞去内脏,洗净了,里里外外抹上盐和料酒,干干净净放在鱼盘上,看着就是那么透亮。葱段姜片切得翠绿嫩黄摆在鱼身上,也别忘了在嘴、鳃、肚子里都放点。如果讲究,取金黄的橘子皮切丝,撒在鱼身上,这鱼就打扮停当了。上火急蒸,等锅开了拧小,有个10来分钟即可。鱼不可蒸过火,过火了鱼就柴了,很难吃,在饭店里吃到蒸过的鱼,是可以退换的。<BR>蒸好的鱼,要淋老抽和明油,再放把青葱在上面,就可以吃了。<BR>吃鱼是有讲究的。古代强盗打劫,先胡乱抓个小孩上山,弄条清蒸鱼给他吃。看他第一筷子往哪去。如果直奔肥肥的鱼肚子了,那这是穷人家的孩子,立刻放人;如果先吃鱼尾或者鱼头,那这孩子就要被留为肉票,可以对其家长进行敲诈勒索。这说明鱼头鱼尾比中段好吃,也说明会吃的人是不吃中段的。<BR>现实似乎也在证明着这点。饭馆里鱼头鱼尾都能独自成菜,比如鱼头火锅、鱼头泡饼、清蒸或红烧划水。而鱼的中段,一般没人吃,做成焦溜鱼段味道也不好,所以都便宜卖给单位食堂或者快餐店了。在食堂吃饭,一般只见鱼中段,没有头尾,那是因为食堂减少成本买了便宜货,美其名曰“食有鱼”,实在是得便宜卖乖。<BR>不过我在学龄前听了土匪绑票的故事后,就告戒自己千万不能脱离群众。尽管新社会基本不会为了吃鱼搭上身家性命,但小心总是没错的。所以我的习惯,吃鱼先吃鱼肚子,土就土点吧,还显得人实在呢。有一次在饭馆里吃到了专门的“划水”,就觉得这东西有什么可吃的呢?全是刺,还不够费功夫的呢。如果是整鱼,鱼头我也尽量不吃,因为在饭桌上,鱼头总是妹子们喜欢的东西,经常一条鱼吃得差不多了,有妹子两眼放光地看着鱼头说:“你们都不爱吃鱼头吧?那我来吧。”于是便在大家的假客气中把鱼头夹到自己的碟子里。如果我真的是馋鱼头了,索性就自己去吃独食,看谁还和我抢。<BR>吃水里的东西,一定要鲜香,千万不能搞松鼠桂鱼那一套,那东西把鱼弄成松鼠形状也就罢了,还淋上黏糊糊的汁液,把鱼的味道全遮没了,纯属为了排场而糟蹋东西。所以一提起鱼,我更喜欢广东人的做法,无论是蒸、炒、生(口+厥),还是煲汤滚粥,都做得活色生香。如果一条鱼上了广东人的餐桌,那它这辈子就不算白活。<BR>北方人也有做得好的。有一次我们在白洋淀玩,划船进了芦苇荡深处,正好碰见一条渔船满载而归。那船舱里全是活蹦乱跳的小白条鱼,我们看着眼馋,全给包了。带回住处,房东帮我们收拾,然后再用白洋淀里的水侉炖了,就着小酒,吃得那叫一个香。<BR>我见过真爱吃鱼的女孩,一条鱼摆在面前,她不会上手去择刺,只是用筷子不动声色地摆弄着,也不会把鱼翻身,据说那样不吉利。她只是一边吃一边谈笑风生,不经意间,那条鱼只剩完整的鱼骨了。和行家吃东西,就会觉得东西比平时又香了好多,尽管我自己几乎没吃着。</DIV>
<DIV>鱼是好东西,吃了不胖,还好消化。看关于鱼的科普文章,说鱼肉含有好多营养物质;看《水浒传》,那宋江在浔阳楼上吃活鱼,鱼肉吃了,鱼骨还可以做个汤。看着看着就馋了。<BR>最保持鱼味的做法是清蒸。可清蒸的鱼,最好是活的,平时吃,以草鱼为最佳,胖头鱼其次。武昌鱼也好,但刺太多。鲤鱼看着漂亮,腥气却太重,蒸出来不好吃。把鱼去鳃去鳞去内脏,洗净了,里里外外抹上盐和料酒,干干净净放在鱼盘上,看着就是那么透亮。葱段姜片切得翠绿嫩黄摆在鱼身上,也别忘了在嘴、鳃、肚子里都放点。如果讲究,取金黄的橘子皮切丝,撒在鱼身上,这鱼就打扮停当了。上火急蒸,等锅开了拧小,有个10来分钟即可。鱼不可蒸过火,过火了鱼就柴了,很难吃,在饭店里吃到蒸过的鱼,是可以退换的。<BR>蒸好的鱼,要淋老抽和明油,再放把青葱在上面,就可以吃了。<BR>吃鱼是有讲究的。古代强盗打劫,先胡乱抓个小孩上山,弄条清蒸鱼给他吃。看他第一筷子往哪去。如果直奔肥肥的鱼肚子了,那这是穷人家的孩子,立刻放人;如果先吃鱼尾或者鱼头,那这孩子就要被留为肉票,可以对其家长进行敲诈勒索。这说明鱼头鱼尾比中段好吃,也说明会吃的人是不吃中段的。<BR>现实似乎也在证明着这点。饭馆里鱼头鱼尾都能独自成菜,比如鱼头火锅、鱼头泡饼、清蒸或红烧划水。而鱼的中段,一般没人吃,做成焦溜鱼段味道也不好,所以都便宜卖给单位食堂或者快餐店了。在食堂吃饭,一般只见鱼中段,没有头尾,那是因为食堂减少成本买了便宜货,美其名曰“食有鱼”,实在是得便宜卖乖。<BR>不过我在学龄前听了土匪绑票的故事后,就告戒自己千万不能脱离群众。尽管新社会基本不会为了吃鱼搭上身家性命,但小心总是没错的。所以我的习惯,吃鱼先吃鱼肚子,土就土点吧,还显得人实在呢。有一次在饭馆里吃到了专门的“划水”,就觉得这东西有什么可吃的呢?全是刺,还不够费功夫的呢。如果是整鱼,鱼头我也尽量不吃,因为在饭桌上,鱼头总是妹子们喜欢的东西,经常一条鱼吃得差不多了,有妹子两眼放光地看着鱼头说:“你们都不爱吃鱼头吧?那我来吧。”于是便在大家的假客气中把鱼头夹到自己的碟子里。如果我真的是馋鱼头了,索性就自己去吃独食,看谁还和我抢。<BR>吃水里的东西,一定要鲜香,千万不能搞松鼠桂鱼那一套,那东西把鱼弄成松鼠形状也就罢了,还淋上黏糊糊的汁液,把鱼的味道全遮没了,纯属为了排场而糟蹋东西。所以一提起鱼,我更喜欢广东人的做法,无论是蒸、炒、生(口+厥),还是煲汤滚粥,都做得活色生香。如果一条鱼上了广东人的餐桌,那它这辈子就不算白活。<BR>北方人也有做得好的。有一次我们在白洋淀玩,划船进了芦苇荡深处,正好碰见一条渔船满载而归。那船舱里全是活蹦乱跳的小白条鱼,我们看着眼馋,全给包了。带回住处,房东帮我们收拾,然后再用白洋淀里的水侉炖了,就着小酒,吃得那叫一个香。<BR>我见过真爱吃鱼的女孩,一条鱼摆在面前,她不会上手去择刺,只是用筷子不动声色地摆弄着,也不会把鱼翻身,据说那样不吉利。她只是一边吃一边谈笑风生,不经意间,那条鱼只剩完整的鱼骨了。和行家吃东西,就会觉得东西比平时又香了好多,尽管我自己几乎没吃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