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书后记)感谢、结集及小愿

(2021-02-18 07:38:38)
标签:

后记

读古典诗

分类: 诗词阅读
(小书后记)感谢、结集及小愿
吴礼明

  首先感谢敬爱的朱老师百忙之中仍然传经授道,挤出珍贵晨间为小书赐序指导。要知道,头天深夜11点至次晨2点,在繁忙的政务间隙,朱老师仍然以超人的意志,废眠忘寝,参加一丹奖明师堂研讨会,与多国教育家们,探讨疫情下的教育。在这里,礼明深深感动和深致敬意!同时要感谢大学同学、百年名校名师周美超老师,也热情地为小书荐言撰序。
  而文化发展出版社的肖贵平主任,为了小书,从稿源出处、分类编写以及书籍的文化意图的呈现等方面,更是倾注了心血,在此特别鸣谢!
  其次,想说的是,四年前开始发于微博、微信三二语的《晨间读诗》,总算有了沉淀。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时常不得不停下,因此读诗显得断断续续。几度差点失了继续下去的信心,好在还是坚持住了。至于书中《注疏攥诗》部分,正如朱老师序言所言,确系前年暑期,专为先生所主持的全国新教育《晨读本》高中分册三个上册古典诗部分所作的重新注释。
  需要指出的是,自2016年以来,到2019年止,因为一段人生颇有难处,而朝晨可用,于是积了三四年的光景,将一个个诗歌精要解读的样式展了出来。很多时候是随机读诗,甚至在微博是即遇即读。既希望与某种经验相剥离,又希望解析更具渗透性。但解读不再铺张,而是浓缩,但又不失所谓独到与深刻性。而这次即将面世的结集,也有一个好听的书名:《在醉美的古诗词里重逢》。相信是值得期待的。
  这个,是我读古典诗的第二波。而其首波,则要溯及2011-2012年的高三课堂。当时课上一放声喉,录音笔纪录了稍有准备又有即兴发挥、比较正经又有些离叛的诗歌讲析。最终结在《中国醉美的古诗词》(文化发展出版社2016年12月)一书里。
  而现在在做的,作为第三波,则重回古代诗话的语域,希望还能有所发见,并以更精简的文字表达出来。而与旧诗话的不同在于,将思维过程凝结的同时又不失理据和逻辑性。此外,是努力使诗歌的理解更生活和社会化一些。而这,在前不久所做的以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为一整体的理解里,获得了一个满意的突破。计划以五年期,看看会发生什么。这,自然是新年的一点小愿景了。
  距离刚参加工作,时间一晃三十年已过。半百之年,还能做些什么?在十八年前人生之路顿然逆折之后,生命的焦味很强烈,人生的煎迫感从未停歇,但我苍枯的手所擎托着的碗里,生命之水始终是平静的,温热的。足够了。这其中之一,自然要感谢古典诗所带给我的。谢谢你们这些苍老而遒劲的灵魂!
  忽然想起《夜、火与书:一段关于灵魂的叙事》里所呈现出的色彩瑰丽的古典诗影。而写作是文时,正是2003年后一年的年初。
  (2021年1月4日初写,2月16日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