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村:起笔能生

(2013-06-24 16:45:15)
标签:

文化

老村:起笔能生

 

 

这个题目,我须先做一解释,所谓起笔能生,先是指画家或文人在创作中,面对所创作的作品,生发出两层意思:一是生动、生活的生,即生机勃勃的面貌和自由活泼的精神;二是陌生的生,生涩的生。第一层意思好理解,绝大多数人在日常的阅读欣赏里,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我们常说的“大众审美”,大多看到的,是在这个层次里。第二层意思,大家遇到的少,或者是遇到了,但也被它溜掉了,没有看见。不过更多的是眼睁睁看不到,看到了却发生误判。

按说这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话题。黄宾虹老先生在世时候,几乎无人能理解他的画。他也不大会推销自己。譬如像现在许多名家大腕,很会夸张自己的行迹,渲染自己的艺术,炒作自己的作品,让常人在他的作品面前,不得不稍息立正,跟随他的表演,想上一想,结果是观者被忽悠者的居多。附庸风雅,实在是我们人类乐意拥有,却不容易承认的缺点。老先生不会忽悠,是好的艺术和艺术家,都不去忽悠大众。所以才致使老先生一生冷落,捱到老了老了,大概也有点愤愤不平的意思,才发出诸如我死后五十年我的画才会如何光辉灿烂那样的狠话。之所以是这样,原因,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层意思,起笔能生的缘故。生是陌生的生。能够陌生,即是新的,是你所不熟悉的东西,他画出来,创造性地做到了,而且独具一格,所以大家才没有能够看懂,看出他的好来。我绘画方面的老师,也是当代的山水画大家程大利先生说,时至今日,真正能读懂黄宾老先生虹画的人,即便在画家群体里,依然是寥若晨星。

我们普通人的欣赏美术,很像欣赏童话故事里的“神笔马良”一样。马良画画,通过超乎常人的用功努力,终于一天,即所谓的熟能生巧,画到画什么便有什么的程度,最后骑上自己画的马飞上天,成了画仙。总之,我们看到画家把我们熟悉的事物,画的和眼见的一模一样,就以为是一幅好画。现实里也有这样夸张的故事,说是某位画家,在自己的画上画了只苍蝇,画挂墙上以后,常有欣赏者真以为苍蝇落了上去,动手去拍它。于是乎大家都以为这画不得了,是经典,一块儿起哄,一块儿称赞。赞的多了,赞的久了,大家都这么看,于是乎约定俗成,成了定势,自己也不得不这么看。但在真正的艺术家那里,则其不然,反而将画画的太像真的,看成是绘画的缺失。

为什么呢?前些日子,我去国际大酒店看春季翰拍的预展。近年由于齐白石画作的连续天价的拍卖,所以这次又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许多。还有我极喜欢的吴昌硕,也都出来不少。近距离的看原作,真的是好过瘾啊。近几年,京城几大拍卖公司连续搞这样类似的预展,经济效益当然是他们的目标,但作为我们普通人,从中获益的是看到不少真迹。看过吴齐之后,踅到一处,竟是黄宾虹的几幅小品。看老先生的画,既不让人惊讶,又没有立时的兴奋。明说了,就是平平淡淡。不过很奇怪的是,这一次我居然很快的从刚才欣赏吴齐的兴奋里出来,认真地注视起老先生的小品画来。我想,画面的背后是一个平静的老人,他画画的时候,想到的大概也只是眼前的这张画。他不为别人的掌声画画,不为显示自己的才情画画,也不想追求什么夸张的效果。他只画此时此刻他个人的心境,还有他对笔墨形迹的理解。自然,是他最高的哲学,也是他绘画里的“道”。他要表现的,是这个。是的,当他滤清了现实里所有那些与掌声与功名利禄相关的东西之后,他的笔墨始才出现起笔能生的效果。因为在现实的欣赏里,那些与功名利禄相关的作品一般来说都被我们“眼”熟能详。

这样说,恐怕大家还不会理解我的意思。这里干脆透出我写这篇文章的最初动念,是因为对当代画家吴悦石先生画作的喜爱,欣赏他几年之后,总结出他画的好处:起笔能生。联想画史上更加卓著的黄宾虹,不也是起笔能生啊。吴悦石先生的根脉,说上去也是和齐白石联系着。这里我只须选他一幅作品,大家一看,便知我所说的起笔能生的意思。因为看他这样的画,须用童稚的眼睛。也就是说,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初是会欣赏的。

尽管吴悦石先生的画没进入到这样的大展里,但他实在是我们时代极为独特的能够做到起笔能生的画家。时代发展了,画卖到天价了,联想依然被冷落在一旁的黄宾虹,不由得让人感叹唏嘘,我们大众的审美眼光,亟需有一个大的提高啊。

 

吴悦石先生画作:

http://s9/mw690/56cf048cg7cc9dcce27b8&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