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书评家储劲松先生评<<闲人野士>>的文章

(2008-06-07 21:02:46)
标签:

杂谈

风骨不羁真文士
——兼读老村《闲人野士》


文 / 储劲松


  西北出作家,老村是其一。老村近老矣,年纪已半百;老村尚未老,其文仍锋利。老村常居“闲”,落拓“野”文人;老村忧天下,心怀匡济心。时运负老村,无势也无钱;傲然一书生,不羁真文士。读老村,从《骚土》到《嫽人》,从《吾命如此》到《痴人说梦》,从《撒谎》到《黑脎》和《闲人野士》,我发觉,最初印象中那个我不屑一顾的“地摊文学作家”,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竟然是日复一日地高大起来。而与此相反,一些我起初敬若神明的作家,后来却渐觉其“盛名之下,不过尔尔”。
  初遇老村是15年前,大约也就是老村的《骚土》问世之年。犹记,其时《骚土》正“骚”遍天下,凡断得点文字的人几乎无人不知老村之大名。我那时在一家建筑公司当施工员,工地上热火朝天,我在工棚里偷闲捧读《骚土》。书读完,我心里想:大西北的厚土养育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家,怎么会出老村这么个“毒物”?
  若干年后,因为评《撒谎》,我与老村渐渐有了些淡淡的文字之交。听其自述当年“臭名昭著”的因果,并在网上重读《骚土》的足本,方知当年所读《骚土》,原来是经大幅删减并经不良书商暗箱操作后的产物。真实的《骚土》,寓意何其深远;真实的老村,淳厚一如土地。正如老村在《闲人野士》里的自言自语(同时也是自我辨白):他写《骚土》,缘起于他对人生苦难的觉悟,缘起于对贫瘠如天惩的黄土地、对父老乡亲们的大悲悯。
  我误读老村甚矣!世人误读老村甚矣!那些来自作家同道以及读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粗暴批评,对老村这个本质上对待文学十分虔诚的作家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但老村显然渡尽了劫波,他不再计较世人的看法,只顾兀自埋头读书著述,以一年出版一两部作品的速度,来宣示他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他的卓尔不群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找来他的众多作品细细品味,便有了下面的印象——
  老村有一把硬骨头,这是其质。“中国当下的文人,一小半被体制收买,一大半被市场收买,剩下寥落的几个,被凄惶收买。”这是我对当代中国作家处境的一点看法。当然很偏颇,很过激,但所说也不一定全无道理。体制内的作家,无论作品优劣,大多过着衣食无虞兼众星捧月的幸福日子。跟市场的作家,只要跟对了,也是名有了,利也有了。既无体制保障又不会跟风的作家,只好哑巴吃黄连。不幸的是,老村就是那少数凄惶的一个。他从西北一家电视台辞职进京以写作为业,本当努力向体制靠拢,再不济,也应当“市场化”。可他骨头硬,两边都不肯低头。他呕心沥血写作了大量出色而纯正的小说和散文随笔,既得不到业内的捧场,也未得到市场的炒作,所以居京十数年,仍过着困窘潦草的日子。老村的诸多随笔,记录了他身居闹市被搅扰得痛不欲生,欲得一清静书房而不能的极度愁闷,读来令人心酸。当他靠卖画而非鬻文终于圆了书房梦,那见情见性手舞足蹈的狂喜(见《闲人野士·托文字之福》),让我在由衷为他高兴的同时,更感“文途”可畏。老村的硬,其实是对纯文学的极度忠诚。
  老村有一幅不羁的形骸,这是其形。他的小说,行文放浪如野马,他的散文随笔,嬉笑怒骂半狂半癫,看似全无章法,实则刀刀见血、痛快淋漓,读着解闷、解气。在《闲人野士·五十自述》里,老村说:“(我)著有淫书《骚土》,邪书《撒谎》,犯书《德行》,耻书《吾命如此》。直可谓本本臭气熏人,卷卷破烂无值,为高雅人士所不齿……(然而有生之年)须再写出三十万字罪书一部。”其人放荡形骸若此。
  老村有一股“士”的真气,这是其神。古今文人多如星辰,然而称得上“文士”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士”并不等同于知识分子,真正的“士”,当不趋时、不附利、不阿谀、仗义执言、为命请命。老村的“士气”,从其文章里自可嗅得蛛丝马迹,从他的画里更可一览无余。老村半路出家,突然画起文人画并且画得让人惊诧,其丹青之才自不必多言,单是看他那些飘逸、豪放、简约、苍凉的画作,便感“士风”习习,有人间正道存其间。那些画里或啸或吟或疯或傻的人物,哪一个又不是老村本人呢?
  老村,风骨不羁真文士!可世人误读老村太久了。我写老村,画其形,状其神,书其质,甘为其族类,忽然想起:这些于老村何益?也罢,权当是与老村私语吧。
  

                   2008.5.27(参考字数168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