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高考志愿到底该怎么填,我首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下面我谈一些看法,供你参考。
⒈选城市还是选学校?
如果你对某些城市情有独钟,我相信你对这些城市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比如它的气候、饮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个性,你总能找到喜欢它的理由。这些城市的哪些学校适合你呢?它历年的招生人数、平均分数、第一志愿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等情况,你比较清楚吗?如果这些情况搞不清,你不要盲目地坚持一定要去哪个城市。毕竟你是要去读书,而不是要去逛新城。你上学期间没多少时间去欣赏这个城市。
⒉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对于成绩很好的考生来说,既要选学校,也要选专业;但对于成绩优势不大的考生来说,就应该把选学校放在首位,首先保证能进入这个学校,然后要么调整自己对“专业”的认识,要么在大二时换专业。这就需要在专业填报时有一定的梯度。有些学校对非第一志愿考生采取“降分排队”的策略,一定要防止一步落空,步步落空。记着,如果以选学校为主,一定要服从调剂。
⒊重兴趣还是重就业?
“不喜欢做的事情一辈子也做不好”,这是部分成年人用几十年的人生总结出来的。你应该尊重自己的“兴趣”,在一开始就朝着“兴趣”所指去发展。但是,你喜欢杀龙,也能学好杀龙,而学成后却无龙可杀,择业就成了大问题。因此上,你必须重视如何养活自己。肚子饿的时候,再好的音乐不能顶饭吃;天冷的时候,再美的图画不能顶衣穿。所以,如果兴趣不能满足就业,还是先以就业为主吧。很多年轻人有好高骛远的倾向,你要冷静一点、理智一点。
⒋出国还是不出国?
你看见“海归”派吃香的喝辣的,你不知道在外求学时的艰辛(当然家庭条件特别好的,在外求学依然能过“贵族”生活,不会受罪)。如果你拿不到“全奖”,家长们东坡日头背到西坡晒,去支付那昂贵的学费,有点残忍了是不是?有的年轻人“留洋”几年没弄到学位,就太对不住人了。一般来说,出国深造的时间越推后,费用越低,成功率越高。在国外读过书的人回来说,如果在国内扎扎实实读完大学再出国深造,在基本功上往往比外国学生强。如果在国内读完博士,到国外去做“博士后”,那更划算,并且风光得很。
⒌看分数还是看位次?
有位省级招办负责人曾著书说,不能只看分数,“位次”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位次,就是你的分数在考生中大约排在多少位。例如,你的几次摸底考试成绩在你的学校大约排在第10至20位,那你就看往年你们学校第10至第20的学长们都上了哪些大学,高考估分以后,你应尽可能通过学校了解你估的分数大约能排在什么位次,这样,你填的志愿被录取的把握就会大些。当然,一个中学在短期内的教育质量发生飞跃或滑坡的情形也是有的,那不是普遍现象。顺便提醒一句,看各校往年录取考生的分数,千万不要看它录取的最低分数是多少,那位“最低”的最幸运者,有可能是特长生、特招生或“点招生”,你不一定具备这些特殊的条件。
填报志愿的最基础资料是自己估计的分数。近年也有部分省区在公布分数以后才填报志愿,这当然有它的好处。不少考生都有一个感觉,估计分数往往比较保守。其实,宁肯保守一点,也不要太冒了。
出处:老闷同志的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