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阿城读书技巧校园 |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
《棋王》、《孩子王》的作者阿城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谈到读书的技巧。他说:
拿到一本书后,先不要判断是好书坏书,先什么都看,你才会有一个自己的结果,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过程。中国传统有一种读书方法,叫“素读”,就是看书的时候不带自己的观点看,脑子空白地看,看它说什么,完了再用自己积累的东西跟它有一个思想上的对谈。看别人在说什么,而先不要有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方法,亦是一种人格。中国自从旧传统切断之后,就没有素读了。才看一眼、一段,“这写得不对啊”,就开始批判。现在网上吵的那些架,一看就知道,他都不知道人家在说什么。
书应该是越看越少。人生有限,你要不提高效率的话,读的书一定少。素读会过渡为速读。怎么速读?对角线阅读。譬如这一页,你头里选个词,中间选个词,斜下角再选一个,对这一页的信息就基本有个判断。如果是知道的,那就翻过去了。还有大量的形容词、修饰语,也都翻过去嘛。那些你没读过的信息会自动跳出来,也许这本书读完后只有一句话。甘阳(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政治哲人施特劳斯》、《中国大学改革之道》等)就有这个本事,几卷本他能提炼出一句最精的话给你。
为什么说知识结构和文化构成要越开阔越好?你如果只有那么一小块,看什么都“啊,好新鲜”,那你是抓不着东西的。开阔之后,当下就能判断,这是不是新的。
阿城还提到另一种阅读方式,即“批判性阅读”。如何理解批判性阅读呢?根据史密斯的研究,阅读技能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分为4个层次:字面的理解水平、解释水平、批判性阅读水平、创造性阅读水平。
批判性阅读作为阅读的第三个层次,表现为读者阅读后的个人反应,是对读物的性质、价值、准确性和真实性作出的个人判断和评价。
至于第四个层次,创造性阅读,是指阅读者能够在阅读之后,发现新思想、新见解,创造性地解决某个实际问题。
阿城还提到“素听”,“听他在说什么,之后你再批判不迟。我们现在失去这个传统之后,大家都变成一锅粥,没有交流。交流的前提是必须知道别人完整的东西,否则我们学到的东西就会少”。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作者,与作者通过文字交流,将别人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我们自己知识和经验,并激发出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见识,增长我们的知识。
出处:观念播客
2007-12-15
前一篇:快乐不仅属于自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