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理想职业状态校园 |
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
该文说,专业化表现在工作中,一句话即可概括:“各人自扫门前雪。”做好自己的本分,把自己所有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职业行为通过本职工作表现出来,这是最负责任、最有效率的职场态度。放着自己的门前雪不扫而去操心别人的瓦上霜,不是助人为乐;自己扫门前雪的同时惦记着别人的瓦上霜,也不是替人分忧。
该文认为,理想的职业状态是,人与人之间如同隔着玻璃一般,微笑无碍,沟通顺畅,人际关系很透明,但彼此之间却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该文还引用了台湾职场形象专家崔慈芬女士的话,她说,管理者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局外人,要留给下属在背后说自己闲话的空间。距离是专业化的保障,职场上不提倡浪费时间、在人情网络中打太极。交头接耳称兄道弟吃吃喝喝的事情下班后再说。
许多企业在员工培训时总是强调“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这样的观点。这表现出国人典型的忽视个性、藐视个体的习惯思维,与西方提倡个性张扬、尊重个人利益的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实,漫漫微尘积成泰山,涓涓细流汇成江河。没有个体,哪来团体?藐视个体,团队的概念只能是虚幻飘渺的。而且,过分强调团队的力量,极容易为滥竽充数和责任不清提供温床。
还有,公司上下高唱“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实际上是在营造一种虚幻的职场氛围。如果职场中人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空间,会给制度的贯彻带来不可避免的阻力,由此引发的管理成本将是巨大的。彼此之间利益攸关的职场中人,相互间的关系不可能像一家人一样。况且,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一个正面的经典案例是,当初,冯仑和潘石屹等人合伙办公司那会儿,“以江湖方式进入”,散伙时,经高人指点,大家“以商人方式退出”。尊重商业规则的结果是,促成了组织的进化,大家都还是朋友,都发展得很好。
出处:观念播客的BLOG
200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