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职场/励志佛山大学毕业生年薪20万争议 |
分类: 职业素质能力与心理健康 |
佛大毕业生年薪20万的帖子在当地论坛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漫画/邝飚
关于佛山本地唯一的综合性本科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从这所学校里出来的毕业生的工薪待遇,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年薪20万,无论作为佛山本地人,还是佛大在校生及毕业生,都对这个话题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同时这个话题也引发了网友之间的口水战。
佛大毕业生一年挣20万
佛山高校———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佛山被当成是高校的代表。
此前曾名“佛山大学”,大家还是习惯地称之为“佛大”。
自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大幅增多,近年来,毕业生找工作竞争激烈,大学生薪酬待遇下降的问题也见诸报端。所以这篇“佛大毕业两年来的工作感受(年薪20万)”帖子一经发帖就受到众人关注。
帖中提道:“毕业后由于自己运气比较好进入一间大型集团公司,在里面从事着销售工作,相对应收入在努力下每月都在增多。到现在为止毕业两年有多,身边也有一些朋友问到自己收入时,自己总是笑而不答。不回答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收入较常人多而故作自谦,而是因为当自己的收入进入20万年薪之后才发现所处的社会阶层是那样的尴尬无奈。这个阶层是一个被社会忽视和夸大的群体,但这部分群体却要面对社会给予了太多不现实的想法的压力,过着比常人辛苦异常的生活。”
虽然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做销售年薪20万属于正常,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有几位网友提出,可能是套用了别的高校的网文,换上“佛大”的名字。网友大Q二代明确地说:“有???钆#?无机遇,清华北大都是2K的工作。”而同样有一些佛大未毕业的师弟师妹跟帖中表达出对此不太信任。更多网友则关心所处的行业,付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拿到这样的待遇。
行业不同造成收入差距大
天涯社区上的《真有这么牛的职业?》正是转载此帖。作为佛大的一员,作者南岭游侠对于引发口水战的上述帖子,南岭游侠是持肯定的态度,他说,佛大毕业生月入过万,他自己身边也有见过,因为行业的不同造成收入的差距的确很大。南岭游侠说之所以在天涯上发帖的目的,是为说明年薪收入20万并非不可能,更想鼓励学弟,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自己努力进对行业,月薪过万不是一件难事。
网友kasumi36并不是佛大学生,他说,个人的成功靠的是自身的能力(包括很多),至于毕业于哪所学校,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学校的名声,靠的就是学校管理者,老师、学生共同去构建的,而人的成功不能以收入多少作为衡量。
快乐自由人则认为,每个人的际遇都不一样,好难去衡量一所学校出来的学生有无前途,机遇加努力才会等于成功!
强调实用性才符合社会需要
网友静静星儿反映,佛大在佛山的积累还是很深的,基本上在各行各业的管理层上都有佛大人。然而,佛山有些公司却对佛山本土高校培养的学生拒不接收。几位佛大毕业生在网上发言时显得忿忿不平,他们提到,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自己去找工作居然佛山本地一些公司不招佛大毕业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就明确表明佛大学生专业知识、素质低过广州的高校毕业生,这样的言论很打击刚毕业出来的学子们。
网友heating称,其实大学的培养只是人生的一个很短的阶段!机遇与个人努力,尤其是后者,才是人生的决定因素。网友nunu说,十分清楚佛大自身的确有许多方面有待提高,社会上好多人对佛大都不是很认同,包括本校的部分学生,但需要肯定的是:任何事物总有其两面性,再差的学校也有出类拔萃的学子,再好的学校也有荒废学业的垃圾,不能光以某一小撮人来断定整所学校的学生素质。
网友笨牛则认为,许多人先入为主,认为佛大学生就是差,认为不是一类本科毕业的人就一定差,只有一类本科毕业的人才有能力。其实就是默认了学历比能力重要,学历的含金量是由毕业于什么学校决定的。其实在最初找工作时,名牌大学招牌可能还是起到一定作用,可成为敲门砖,但进入社会之后,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个人不断地努力与积累,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真正的能力并非所毕业的学校招牌可以换来的。(记者 吴晓芳)
佛大毕业两年来的工作感受(年薪20万)
距离上次酒后发帖有半个月的时间,这次想写一下大学毕业两年多以来的工作生活经历,给在校的师弟妹们一些启示吧。
工作
毕业当年,年收入达到10万的时候,在新春过年那一刻回忆起自己当初毕业对自己的要求有点哭笑不得,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每天幻想着自己可以拿到月入2千已经很慢足,在通过自己努力希望3年之后可以达到3千以上,30岁的时候可以达到5千左右。
毕业后由于自己运气比较好进入一间大型集团公司,在里面从事着销售工作,相对应收入在努力下每月都在增多。当月收入突破5千的时候,自己激动异常想着自己在学校里幻想初出学校时对自己未来收入估计,真的有点梦想成真的希望。当收入过1万的时候,而心情却及其平静,因为随着自己工作经验的增多,对行业,社会的了解,才发现原来月入过万在某个层次和行业中太多过于平常,看到身边的同事朋友每月都在拿着多自己几倍的工资的时候,回想起当初自己梦想成真的想法原来是这么可笑。
记得初进公司的时候,在一次吃饭闲聊,同自己部门同事聊到收入年薪的时,“我却傻傻的问月入有没有2千时,”现在想起来多亏同事比较给自己面子,没有在饭局上嘲笑自己。
到现在为止毕业两年有多,身边也有一些朋友问到自己收入时,自己总是笑而不答。不回答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收入较常人多而故作自谦,而是因为当自己的收入进入20万年薪之后才发现所处的社会阶层是那样的尴尬无奈。
这个阶层是一个被社会忽视和夸大的群体,但这部分群体却要面对社会给与了太多不现实的想法的压力,过着比常人辛苦异常的生活。
生活
上边写了自己工作情况,现在就要写两年以来生活的经历了。
当我初次进到这个行业圈子里的时候,发现在这个行业的人给我一种暴发户的感觉。每次聚餐前都是饭前娱乐时间,基本都可以看到输赢几万的场面。“赌”基本是我所在这个圈子里社交娱乐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身边有同事买了新车时,过了段时间就可以发现有人买了超过自己的车子的事。房子则是朝着好地段,豪华装修方向发展(车型基本控制在20万左右,上限不会高于30万,房子则是150房左右的户型,主要是因为销售人员私下的回扣较多如果车子房子较好,容易被公司查)。当然比赛不是没有终点,终点就是大家的车子房子不能超过销售老总的限度。攀比可能是这个收入群体心理特征吧。
做销售是比较讲究个人穿戴得行业,男士在商务场合穿戴时不能过于奢华,要追求画龙点睛之笔。身边的同事在看似不起眼的地方有着意料之外的举措,手表基本都是欧米伽,劳力士,万国,浪琴等品牌,日常服饰基本都是LV,阿曼尼,HOGO BOSS,登喜路等为主。
在常人眼中房子车子是很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穿戴品牌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通过这些表面现象常人会以为这个阶层行业的人已经算是社会上打工群体里的高收入阶层,生活则是舒适没有压力的中产阶级。
但行业中的人却知道在这样现象之下,掩盖的是太多自己的无奈痛苦的挣扎。相对多数人收入高,但自己却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压力,一分付出一份收获,在这个人才膨胀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但来自于外界的,也来自于内部。在外要受着客户的摧残,在内却要每天顶着公司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冲刺,天天都过着酒肉声色的生活,无形中在透支着青春。在日常生活中却要过着虚荣浮躁的生活,虽然月入过万,当在这个物价飞涨的年代,钱越来也贬值,车子房子却占据自己收入的大半部分,变成了一个披着名牌的乞丐。群体中大部分个体过着无目标,理想,空洞的人生,对社会的不满,对自已人生抱着及其萧条的看法,可能造成及其不健康的生活状态。
记得刚毕业出来工作的时候,自己抱着勤奋就可以在社会上出人头地的想法。但经过这两年的打拚却看到了太多社会的阴暗面,金钱,权力才是这个社会赖以运作发展的基石。虽然收入相对多数人来说是高收入,但却有着要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但当自己找到人生目标之后,却发现自己的钱原来在这个社会上连基本项目启动资金十分之一都不够。当你手里有着100万的时候,别人可能会说你身价过百万,但自己却知道100万在如今这个社会连一套房子的钱都不够,对于一个可以赚钱的项目,100万投入远远不够。可能在某个幸运女神光顾下原始积累通过努力得以实现,创业可以如期进行,但当项目进入发展阶段之后,竟然发现和政府的公关才能使自己得到生存发展,这时才发现创业不光需要头脑,金钱这两个因素,原来在这个公平竞争的市场中,权力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这时我才知道小学时候知道的天才是通过勤奋得来的,原来不符合中国国情。白手起家=权力+金钱+机遇,这个是我这两年的工作所得。如今国家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我不知道有多少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上面的公式验证。
写了这么多也该收尾了。但这么多我也不知道自己想在表达些什么。前几天在天涯论坛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深圳年收入过16万家庭,无钱在深圳买车买房,下面的网友就说到了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定位,16万的家庭年收入算是中产行列吗?标准美国中产阶级:车房,每年可以带领全家到国外旅游一次,过着不用为自己基本生计发愁的无忧无虑群体。但报纸上所说的中产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吗?
自己无聊写了这么多,希望各位师弟可以包涵,本人的文字功底有限,平时最大的写作就是QQ聊天拉。我写出自己工作之后的心声,感受,师弟妹们看完也算多一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