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我的校园职场/励志生涯人物访谈工作读研抉择 |
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
文/张海荣(06
访谈人物:张艳,上海交大03工商管理专业
张艳师姐和我是高中校友,2003年,她以理工科全省前100名的成绩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她在那里默默耕耘着自己的梦想,专业成绩一直都很优异,保送研究生应当没有问题,但是毕业的时候一家知名外企同意接收她,令她难以选择……
今天,做生涯人物访谈,我想到了师姐,由于相隔甚远,只能通过QQ对她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访谈,得知师姐最终选择了工作。
问:师姐,你好,当初你曾困惑“别人是因为没有机会而烦恼,为什么我有了机会也会烦恼?”现在得知你已经选择了工作,能给我说说你的感受么?
答:是读研还是工作?我也曾为此困惑、迷茫……
如今,当我走出了象牙塔,回首来时路,让我有了很多感慨。无论选择了什么,只要自己好好的去面对就可以了,好的心态很重要。
问:师姐觉得当你在选择读研还是工作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什么?
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觉得个体的差异,所以我选择了工作。
我想只有基于对自己清醒的认识,我们对自己的定位也才能准确。我认为不能由目前的工作来选择一生的走向,而要由自己拟定的走向来决定工作。比如要想在高校中谋一教职,那就必须读研,因为这是很多高校的最低入门学历。而如果要去一些实务部门,如当警察,作中学教师,普通媒体编辑等,那再考虑读研就不太明智。
问:看来个体的差异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啊!我知道师姐一直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当你放弃很多人垂涎已久的保研机会而选择工作时,你会觉得失去一个这么好的深造机会遗憾吗?
答:其实,我之所以放弃保研的机会,主要是基于对自己性格等一系列的分析。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当我们需要抉择的时候,性格也是我们决策的重要参考,如果是那类性格沉稳,静得下坐得住,又对研究性学习有兴趣的人,可以考虑读研。如果性格非常外向,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而坐下来又太困难的人,选择工作可能收获就大得多。我有一朋友读本科时就有不少高水平的专业论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他花了三年通过了司法考试,现在做律师,但一直没有状态。不是他不优秀,只是他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而已。工作,是我综合了很多方面的考虑做出的选择,我并不觉得放弃保研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毕竟人各有志吧。
问:很多人都说,读研可以完全基于你的专业,对于学习某些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读研将来才会有出路,而有一些专业则没有这个必要。对于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的?
答:这个问题似乎没有这么绝对!这就是一个专业性的差异。我觉得我们不用该让理论束缚了实践,这一点很重要。
对于千差万别的毕业生来说,工作和考研谁更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专业性因素也应该考虑。一些专业涉及到比较抽象、纵深的理论,如文艺评论、历史研究或生命信息遗传工程等当今一些比较前沿的学科,就有读研的必要。而另外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新闻、法律以及工商管理等,它们更多地是在实务工作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问:刚才师姐提到了另外一些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法律更多地是在实务工作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我本科学的是法学,也是想毕业后直接就业,但是就目前的形势而言,本科法学学士的“市场”是很窄的,所以很是疑惑啊!
答: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有位著名法学教授提出了法学教育中的游戏规则:实践指导理论。这也正是一些法学博士、硕士在一些专科生当主任的律师事务所打工的原因。就某些行业某些部门,过于繁琐、精致的理论往往束缚了行动的手脚。
问:那倒也是。不过现在出去找工作,有很多用人单位很看重文凭的。
答:这个也不一定,现在的社会形势是用人单位更想要能力、素质强的人,而不是空有一纸文凭的人。我个人觉得如果你的确又很在意那纸学历,也好办啊,先工作,然后读在职研究生就可以做到鱼与熊掌兼得。那样,你既不必遭受"食无鱼、出无车"的穷书生的窘迫,又能因为你的研究生学历倍受领导青睐而提职涨薪。在行政事业单位,甚至还可能报销读研的所有费用。看来有点俗气,但这是大实话。
问:听一些教育学家在批判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对待这个问题,师姐是怎么看的啊?读研,好不容易出头了,可是又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多年的努力似乎又要白费了。
问:嗯。今天通过对师姐的访谈,收获不小,非常感谢师姐的指导,那就不耽误师姐了,祝福师姐工作顺利。
答:谢谢了啊,希望你学业有成。
结语:工作还是读研,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困惑。如果工作机会好,就会更难以取舍。其实,工作或是读研,都是一种选择后的结果,如何进行选择才是最重要的,这有赖于对自我的真正了解和对外部职场的深入把握。对于一份工作而言其实并无好坏之分,关键是适不适合自己。
文/张海荣(06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