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兴权(本论坛专家)
你一定要选择吗?
对于大学生来说,你是必须要做一种选择的,即使你不去选择。那何以说大学生现在做选择是合适的呢?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背景情况相似的同学,他们毕业后的道路是既定的,这个具体可以在了解本校上几届学长的毕业出路中明确,也就是你未来的路已经确定了:去企业工作、考国家公务员、继续考研深造、留学深造、自主创业等。一般来说,你面临的道路就是这么多,未来你是必须要选择其中的一条路的,那么现在你打算选择什么呢?
你可以怎么选择?
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没有体验过,也不知道大学有什么以及其有什么用,这是进入新环境的一种常规状态。但是大学生可以将大学作为一个整体,并以此来定义大学自己的意义,从而可以根据意义和目标来规划自己的大学。其实,大学本来就是一体,大学的度过虽然是时间为序一年又一年来计算的,但是人生的变化却是以角色转换来计算的,也就是角色的更替是大一学生可以做就业选择的理论依据。无论对于大一学生还是大四学生他们都将面临五种的出路,他们的角色也都将从学生转换为职员,那么为下一个角色做准备就成为了大学生的一个选择和任务了。
生涯高度下的选择。大学生可以从人生角度来定义大学和做选择。因为大学只是你人生的一段,大学是要为整个人生负责和支持的。那么就可以从人生这个高度去理解大学对于自己的作用。思考自己的人生,定义自己的人生也就是大学生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了。如你的最大理想是当一个清官,那么考公务员就是你的选择。
阶段目标下的选择。如果你觉得考虑人生有些太远或目前没有明确的想法,那么你可以以短期目标作为选择的依据。短期目标可以是大学毕业后你的目标,可以是你想要在大学里取得的目标,如你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去外企工作,那么这个目标就可以作为你现在选择的依据,从而你就要大学里做与就业相关的选择了。
客观环境下的选择。如果你感到人生深不可测,很难计划;你也没有短期目标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将同类环境的出路作为自己选择的依据。花一个月时间,去和辅导员、专业课、就业办的老师聊聊,去和大三、大四的学长聊聊,这样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知道自己本专业的师长毕业了都有什么出路,他们在毕业时都选择了什么,反推回来,你毕业后的状态无非也就是你调查的那么多,既然跑不出那几种出路,那现在你就做一个自己喜欢的选择了。
什么在影响着你的选择?
知道了选择的策略之后,那些因素在影响和左右着你是否选择和选择什么呢?外在环境是你选择的基础、他人影响是你选择的参考,个人特质是你选择的依据。
外在环境:社会环境能够了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现状,了解了社会环境,可以让自己的视野更广阔,从而目标和选择也会更与时俱进。国际环境让你有全球化的选择视野,同样的行业在不同国家的发展是不同的,了解他国发展态势,吸收他国先进经验,树立自己的目标。国内环境是你选择的重要基础,政府的提倡和反对,都是左右一个行业的发展兴亡,了解执政党的人才和行业政策是十分有效的。全球的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所推动下的发展也是我们做选择的一个基础,这是衡量你是能跟上发展的一个参数。
生活环境也会影响你做什么样的选择。你所在城市的发展和氛围、你所在的校园文化都会具体的影响你的选择,因为你在生活环境中你处于具体的场中,别人做什么、选择什么都会让你有直接的感受。家庭环境,主要是父母、亲人的背景,他们的发展和关系会影响你选择的方向,因为他们的能力和其所能动用的关系可以给你的选择带来很大的方便。大学生一定要多了解外在环境,在做选择前更要掌握充分信息。互联网是了解外在环境的很好手段。
他人影响:我们生活在群体中,那么他人,尤其是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就更大了。你所在的班级、所在的寝室都会形成一种风格,这种风气也会影响你的选择,一个积极学习的班级、寝室很可能会让你做出学习的选择,所以你要多以班寝的正向来思考,毕竟班级、寝室里都会有不同的人。你加入的社团、学生会、圈子等也会影响你的选择,如果你加入了一个尔虞我诈的学生会,这种复杂的关系会深刻地影响你对做人、处世的观念,更有可能影响你要树立的目标。大学生要慎重加入圈子,否则圈子的不好因素会影响着你。
你的亲朋好友、师长学长都是你生活接触到的重要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你产生即时的影响。你的同龄人、好朋友选择什么很有可能你会照此做,尤其是在大一这个诱惑多于理性的时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你和他一同沉溺于网络游戏了。刚步入一个新环境,你自然会请教师长、学长,他们现在所处的现状以及他们给你的建议都会让你形成深刻的第一印象,给你造成先入为主的心理效应,很可能你下一步所做的选择就是你的师长、学长的影子。还有你在电视、网络等媒体接触到的公众人物,尤其是他们转化为你的榜样、偶像之后,其对你的影响就更大了。名人的过去和成功对你的刺激、激励都会让你有所感触,待你要做选择时他们的影子也会影响着你。
个人特质:在考虑了环境和他人之后,就要考虑自己了,因为这是你的选择,你的选择对你自己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是你对自己的大学和人生的选择,所以最后的决定因素还是要以自己为依据。你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之上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深刻地影响着你选择什么与不选择什么。在你的价值观层面,你会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做出什么是对于来说最重要的判断,并且会去依此为目标。你的家庭背景、教育层次、个人经历等都会影响你的价值观形成,从而影响你的选择。
你的兴趣、爱好是你选择的重要依据,因为人都会从自己喜欢、自己熟悉的方面去做选择,你小时候形成的兴趣、爱好并在基础上形成的能力,都会让你直接以此作为下一步的选择;还有你现在所感兴趣的也会影响你的选择,如小时候你对跳舞感兴趣,而且现在也保持着,可是现在你迷上了萨克斯,那么你的下一步选择很可能就是学好它然后去酒吧兼职。理想,可能是你小时候就树立的一个当科学家的梦想,可能是你上高中时的去外企工作的目标,总之,理想就是你现在要成为谁、要做到什么的期望,上大学后你可以结合这些理想去做与理想相关的选择。
明确你的选择
在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之后,就到了明确选择的阶段。毕竟在大一时你的选择不能太多、太分散,否则太多选择就等于没有选择。选择就是要在了解所面临的各种可能出路之后,结合自身去确定一个最符合自己目标的选择。
多目标下的选择:在了解自己前方都有什么路之后,大学生很可能就依据自己所做的一些了解、掌握的一点信息就树立很多目标,此时他们其实还没有全面准确地了解出路。如有些大学生会树立考研和找工作的两个目标,但是这两个目标可以是不同的两个选择,也可以是一个选择下的两个策略。如果你以就业为导向,那么是毕业后找工作还是读完研后找工作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了,此时考研成了实现就业的一种策略,而不是一个目标。但如果你想毕业后你往学术领域发展或者考研失败后就去找工作,那么你是没有目标的,这两种选择的道路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学术发展,一个是就业工作,两个目标之间没有联系,其实是两个不同的选择,两者的并立其实就是目标混乱的表现。那当你有几个目标时,你要思考的是,他们之间有没有联系,他们的未来是不是一样的,能否实现你的目标,这些选择哪些最符合你的期望,采用排除法,最后剩下的那个就是你最好的选择了。
了解选择后的结果:不能确定一个选择或发生选择混乱,往往是因为对一个选择、一个出路的可能结果不了解,也就是说,信息的不全面、不准确导致你决策失误。在调研确定自己毕业后的可能出路后(大学生的一般毕业出路是去企业工作、考国家公务员、继续考研深造、留学深造、自主创业等五种,当然结合个人和环境会有其他的出路),你要逐个对可能出路进行全面的调研,最重要的是你要了解每个出路、每个选择可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什么,然后结合这个客观的结果来衡量自身,如果结合自身发现有几个出路是有交叉和重合的,那么你可以个人的目标来做为衡量标准,从目标出发来确定一时的选择。要注意的是每个出路本身(就是以大众为标准,如考研被视为向学术领域发展的策略,而不是增加就业砝码的手段)都有社会大众的意义,但是只能当结合你自己之后才会发生意义的改变,所以在出路调研时,要遵循客观、体现出路本来的发展含义,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出路的客观结果,才能为你做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
量化你的选择:一个选择对应着一个目标,一个目标是有其量化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被量化的选择是不能称之为目标的,因为那个选择是浑沌,而选择的目的是要明确,以便指引你未来的大学生活。时间、标准、手段是目标的三要素,如你选择毕业后直接找工作为目标,那么目标的实现时间是毕业时,实现目标的总时间是从你现在开始到毕业前;什么标准、要求、条件才是你找到工作的核心因素呢?你努力的方向和达到的标准是什么呢?这又是一个以调研来明确标准的行动,只要知道了标准才会确定努力的方向。还要就是要明确什么是衡量你达到标准的因素。如找到工作的一个核心因素是了解企业,那么衡量你了解企业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是以知道企业的名字还是以明确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等为准呢?手段,你实现目标的方案、策略,如你要毕业后找到工作,那你会实施什么手段来实现目标呢?制作企业调研报告以了解企业、加强社会实践和工作实习以增加工作经验、学好专业知识和接受培训考证以增加教育背景等,没有手段的目标是不能实现的,当然除此之外,严格的执行、适时的修正等都是实现目标不可忽略的因素。
选择的原则与注意:
1、选择是一个过程,但如果你现在不去选择,那你就失去了选择的时机。
2、选择是可以修正的,在执行选择的过程中你是可以改变、纠正选择的。
3、选择是自己的,适合与否全都是你基于你自己的,因为那是你的人生。
4、别人是不能给你确定选择的,你也不要听别人给你做出的决定。
5、选择是要趁早的,因为你的大学是有限的,一样的大学不一样的结果,就是因为你们的不同选择。
6、选择是客观出路下的主观意愿,不能凭空选择下一步所没有的。
7、选择是要实现的,而不能将选择作为脑海里的理想和受伤时的安慰。
8、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因为你选择了放弃。
文/王兴权(本论坛专家)
出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坛
http://blog.sina.com.cn/career
来源:王兴权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wangxingquan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