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招生高考香港大学国际视野国际化人才 |
分类: 职业生涯规划与生涯教育 |
香港的回归,让内地学子有了去港求学的机会。2006年中国教育部批准了香港大学、香港中文、理工等八所高校在内地招生的资格。一份6600名内地青年参加的调查显示,在回答香港回归对于自己的具体影响时,有55.5%的人首先肯定的是“可以到香港去念大学”,这在人们能感觉到的变化中位列第一。
前不久,高考战场的硝烟刚刚散去,各大媒体充斥着香港大学抛出56万港币的全额奖学金与北大争夺北京市理科状元林茜的相关报道和评论。
我一贯主张,大学期间的学习不仅仅是在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在于培养精神气质,价值理念,文化心态。于是大学的整体风气,乃至大学所身处的社会环境变得尤为重要。香港的特殊地位注定了她开放自由的社会面貌。香港作为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港口,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林立,香港人的国际化和东西方兼容视野堪称亚洲翘楚。因为香港的高度国际化成就了包容、多元化的城市精神。大学往往是大时代和整体社会的缩影,大学生即使深处象牙塔,却随时受到社会大背景的浸淫。自由的香港社会促使相对开明的研究体系,研究资料开放程度很高。开放的香港社会促使法律体系健全,由此小到香港的大学学术体制也更先进、公正、有监督。大学的学术体制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大学的优劣。难以想象僵化的体制会催生什么样的学术生命,也许剩下的只有大量的学术腐败。
千万不要轻视这个国际化视野,个人认为这几乎可以说是香港大学的最重要精神。它充分体现在校园文化、师生结构及学术交流各个环节。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科大教研人员来自全球三十五个国家,逾七成教授是从国际一流学府取得博士学位,老师是全球招聘,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教学语言是英语,管理方法与世界接轨。老师是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的学术精英意味着学术与国际同步,大量的外籍教授意味着聆听他们的教诲是在兼收并蓄各色观点,体会不同文化。采用全英文授课不仅是提升外语能力的保证,更让大学生从语言开始打下与国际文化、国际学术规范相沟通的基础,香港的大学生到了国外的学校,因为语言优势和香港大学的与国际接轨的学科设置而能很快适应。此外,几乎全英文授课的许多香港高校给学生提供众多海外交流机会。香港大学每年约有不少于一成的学生,作为“交换生”到牛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外国名校进行至少一个学期的学习活动。而香港中文大学与一百四十多所海内外学府开展学生交流计划。当然,强大的、得到国际承认的师资更能为学生们提供为来发展的平台。至少百分之二三十的香港大学生都能得到教授的有信服力的推荐信,能够在北美欧洲的更高学府深造。即使不去继续深造,身处国际化的香港,大量的国际企业就业机会也应接不暇,个人职业生涯的起点会很高。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中西文化交汇处,连接港澳台大陆东南亚的金融通道,香港高校既具有国际化与开放性的特质,又保持着较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众多的世界各地华人精英汇集香港,包括至少有上万名大陆背景的海归在香港工作,香港社会整体的对华人传统的重视都比较高,落实到大学,培养中国人传统的文化修养、个人修为当然也做得比较出色。即国际化又了解中国文化本身的精髓,也许充分体现了香港高校教学宗旨:致力于培育糅合中西合璧和学贯中西的现代大学生。
香港大学的自由开放还体现在学校给每个同学提供了很多机会和条件去选择他们自己的出路。比如说以港大的学生为例,你若读数学系,在入学的时候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选择去理论数学的构架,其下有三个方向可以去选,理论数学、金融数学、计算数学三个专业方向,如果不选这个的话还可以选择另外一个专业,所说的主修辅修选项,可以选择只主修数学,或者选择在主修数学的同时另外辅修另外一个我喜欢的学科,想好自己要学什么,香港大学在选课上有相对的自由。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有广博的知识面,是通才而非一般的专才。未来的社会更需要通才。
一直很敬佩香港人的敬业精神,勤奋的工作,对职业一丝不苟的态度,体现在哪怕香港街头茶餐厅的服务员身上,更何况培养社会精英的香港大学。香港的大学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不见怠慢。首先,大学教授的言行就是示范,香港的大学教授待遇很高,同时有极高的职业道德。认识一个孩子在香港念大学的朋友,他告诉我香港大学的教授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他作家长的甚为感动。同时,教授学生实用的技能也是香港的大学进行职业教育的一大体现。大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研究性的理论体系更有易于操作的专业技能。在香港的经历,让我对香港的大学生热衷于课外社团活动记忆深刻,大学鼓励学生就读期间到企业实习,甚至为去实习的学生保留学籍和学分。这对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用技能都大有裨益。如此直接面向社会的职业化人才当然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香港的大学生就业率也非常高。
开放自由的国际化教学理念,让香港的大学教学方式更活泼,老师鼓励创新,鼓励独抒己见,也因为人数较少学生表现自己机会也就较多,上课也多以讨论式和团队式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当然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个性人才。
还有,香港的大学拥有一流的设施,丰富开放的研究资料,丰厚的奖学金待遇都是举世公认的。说了那么多,我不想把内地的大学与香港的大学直接进行比较,直接来说孰优孰劣。但是,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走“香港路线”的港式大学为内地学生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更宽泛的学习机会和选择,使得内地一种教育体制独尊的时代已经过去。至少,港式大学的内地招生在对比中凸现着内地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体制和观念性障碍。当然,香港的大学文化积淀和学科的广泛性可能并不如内地,但香港的大学制度安排和与国际接轨的风格却是内地应该借鉴的。
有时,细想起来事关重大,大学质量直关一个社会的命运。
王辉耀, 现任欧美同学会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兼商会会长,商会2005委员会理事长,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顾问,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还兼任了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等多家国内外知名经管学院的客座教授,同时还是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的常务理事和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特邀研究员。目前他还担任美欧亚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董事长。
出处:王辉耀的搏客
http://blog.sina.com.cn/m/wanghui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