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财会业:高级财务受追捧

(2007-02-03 07:35:27)
分类: 自我探索与职业选择
据中国会计视野网近期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会计行业从业人员有1200万人左右,但高层次会计人才只占20%。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化程度提高,对高水平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统计表明,会计人才市场上,普通财务人员工作难找,而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却是短缺。

财会业:高级财务受追捧
许南欣

国际水平会计师缺30万
国内金融行业的逐渐开放和迅猛发展,对包括财务总监、财务高管等在内的中高端财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加上新的国际财会准则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资本市场惯例,精通现代企业战略规划及国际化经营的财会管理人才更加成为众多金融机构追捧的对象。目前,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正在急剧扩张其中国区业务,几乎每家事务所都面临几千人的人才缺口。据统计,中国至少需要30万具有国际水平的会计师。

新人成长平台不完善
高级财会人员虽抢手,可新人想把自己锻炼成为高级财会,机会却不多。从中国近些年的人才培养上来看,很多大中专院校、人才培养机构在专业设置上是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培养没有方向性,差异化也不明显。此外,国内企业本身的发展并不充分,不需要资本运作等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所以也没有能供个人提升能力的企业平台。
相比而言,“四大”等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培养平台更具优势。由于会计师事务所面对的客户涉及不同行业,因此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会吸纳不同专业的人才。非财会专业的新进员工经过入职前两到三周的培训,以及入职后不断的国际金融标准培训,可以成长为合格的财务、审计人才。
当然,能进“四大”的毕竟是少数。从人才本身来看,年轻人一般从事着最基本的会计工作,薪水并不理想。一些想要提高的人,也只是盲目考证,对于财会行业并没有清晰完整的认识,职业规划也不十分清晰。如果想让自己有更长远、更好的发展,首先就要加强英文的学习,之后可以参加国际初级的会计考试,通过考试提升自己,这样同样有机会成为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需要的国际型会计师。

收入稳中有升
  在收入方面,会计职业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什么大起大落,因为会计部门不是业务部门,不会给企业创造利润。一般大中型的公司,财务部门普通员工月收入在5500元左右,月底、年底几乎都没有奖金。如果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对业务部门及企业的高层进行支持,会有一些相应的奖励,但这样的机会不多。
  会计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存在着高收入阶层,而且收入不菲。一些企业的CFO,年收入能达到200万元。

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
  因为会计这项工作担负着很重的责任,因此会计师需要紧绷起头脑里的“每一根弦”。会计师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问题和账目,在此过程中,遵守制度和流程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看是否符合制度,然后就是要按照业务的流程来处理,不能有半点差错。在处理业务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和“责任”是工作压力的直接来源,也是一名会计必备的职业操守。

成长道路三部曲
据会计视野网专家介绍,要成为一名高级财会人才,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计证》。根据国家规定,所有要进入会计行业的人,必须持有该证书。依照国家财政部的规定,凡在两年内参加4门考试成绩合格者,考试结束3个月后可领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单科合格成绩可保留一年。须提醒的是,考试人员要到财政部指定的报名地点报名。
第二步:参加会计的专业职称考试。考试分为初级资格考试(获取助理会计师证)和中级资格考试(获取中级会计师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从事会计职业两年的人,可申请初级资格考试。而中级资格考试需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通过,才可取得证书。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对已取得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采用评审制来认证其高级会计师职称。
第三步:在参与会计专业职称考试的同时,也可以参加高难度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凡有高等专科以上学校的学历,或已取得会计或者相关专业(指审计、统计、经济)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都有资格报考。但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难度很大,通过率在10%左右。

小帖士:———————————————
● 会计师职业年收入:
初级资格:1-1.5万元
中级资格:3-5万元
高级资格:10-20万元
注册会计师:20-80万元
企业CFO:60-200万元
● 会计师职业劳累程度:
工作时间:每天基本稳定在8小时,月底、年底会出现10小时以上工作时间的现象
职业压力指数:50%

出处:人才市场报 2007年1月30日 第120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