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实践与校园招聘 |
最后的彷徨阶段,我依旧彷徨着 新闻专业学生嘉嘉
目前的就业形势让我们明白,实际工作和自己专业不对口是很正常的事。媒体是一个很多人挤破了头想闯进去的行业,所以我对毕业后的职业方向设定并没过多考虑从事新闻。从大三开始,我开始关注公关行业,一方面它最涉及新闻和广告,另一方面也因为它是常规认识中比较适合女孩子的行业。
在一个学长的帮助下,我于12月份进入了现在这家业内比较知名的公关公司实习。本来我自以为英语优秀,又是新闻科班出身,做做翻译和写写新闻稿都可以信手拈来。加上我一直憧憬着公关公司那种紧张、时尚、开放的氛围,想好好把握机会获得迅速认可。但一个星期下来,我就明显感觉在公关公司工作远非想象的那么令人神往。首先,哪怕是翻译自己感兴趣的时尚类资料,一旦翻译量过多,总会让人“审美疲劳”,何况笔译本身就是一项枯燥的工作。其次,打电话联系客户、跟媒体做事后的follow-up,种种琐碎细小的工作也会让人轻易就浮躁起来。最让我头痛的是,外企的加班就好像是份内之事,不加班才显得怪异。有一次,我跟直系上司在网上聊天,她突然很明确地点到了我的“软肋”———不肯吃苦。她说,就我这样的个性,不太适合在公关行业里发展……马上寒假了,我要重新寻找实习方向了,可是,我的方向在哪里呢?
最后的实习,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方向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丸子
去年寒假,我做了两件事。一是拿到了我们这个专业最具优势的证书: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并且是双语的。二是获得了一次到某个知名保险理财公司去实习的机会。
由于自己对保险精算的相关知识一直很感兴趣,大学里也选修过类似的课程,所以在实习一开始的岗位安排中,我就向带教的主管表明了想法。那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在享受大学的最后一个寒假,有些已经拿到offer的同学更是不愿意再兴师动众地另谋出路。而我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忙碌,我已经拿到了旅游业一个不错的OFFER。但是,就是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里,我的职业理想和自身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从没有涉及过销售和财务方面的工作,但在那里我却时时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并且和同事相处甚欢。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对数字很敏感,且非常适合做销售工作。当我意识到自己这一方面的特质后,我就下定决心,以后的职业方向一定要向这一块靠拢,做导游可以是最后的选择。
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留下来转正,但是在离开实习公司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就找到了一家从事高端企业和人才培训的外企公司就职。
在现在这家公司里,我的工作内容同样具有销售性质,但是压力不如传销人员那么大,可谓工作内容与自身想法契合、工作强度与承受压力刚好。我的导游证可以每年去更新一次,作为一项资格技能以备不时之需;而我却可以在适合自己又是自己喜欢的岗位上施展拳脚。要不是那次实习,我绝对不会发现不为自己所知的潜能,也绝不会坚定地走到今天。
最后的实习,成了永远的遗憾 毕业于机械制造专业小王
我在大学里跟几个同系的好友满腔热情地投入自主创业,六个人建立起一个小工作坊,由于租金问题而将工作坊放在了郊区。那时候,我们陆续接到了几个单子,项目虽小,却令当时刚起步的我们非常雀跃,毕竟“万事开头难”。由于忙着经营自己的“事业”,我们全都影响了学业,甚至还忽略了大多数同学都在奔波着的实习。一直到大四毕业,我的学术成绩算勉强通过了,却连一次社会实习都没有参加过。我们的公司状况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一方面因为缺少必要的起步资金,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六个人都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个个经验不足。眼看着身边的同学这个签下了某外资银行、那个留在实习所在的500强公司,我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业选择是否正确,慢慢动摇了坚持下去的决心。毕业后不到半年,我们六个人就正式散伙,大家分头再各自去找工作。可那时候好的岗位早已经没有,我们既不享有应届毕业生的优势,更缺少社会人员求职时所需具备的工作经验。
回首当初,我觉得最致命的一步在于自己对实习太不以为然,以为那些只是牺牲无谓的劳动力,还不如自己给自己打工赚钱。现在想想,那么多身边同学通过实习学到技能和处世之道,并最终落实工作的案例让我备感后悔和惭愧,最应该走进企业去体察和实践的黄金时段被我硬生生地浪费了。
目前的就业形势让我们明白,实际工作和自己专业不对口是很正常的事。媒体是一个很多人挤破了头想闯进去的行业,所以我对毕业后的职业方向设定并没过多考虑从事新闻。从大三开始,我开始关注公关行业,一方面它最涉及新闻和广告,另一方面也因为它是常规认识中比较适合女孩子的行业。
在一个学长的帮助下,我于12月份进入了现在这家业内比较知名的公关公司实习。本来我自以为英语优秀,又是新闻科班出身,做做翻译和写写新闻稿都可以信手拈来。加上我一直憧憬着公关公司那种紧张、时尚、开放的氛围,想好好把握机会获得迅速认可。但一个星期下来,我就明显感觉在公关公司工作远非想象的那么令人神往。首先,哪怕是翻译自己感兴趣的时尚类资料,一旦翻译量过多,总会让人“审美疲劳”,何况笔译本身就是一项枯燥的工作。其次,打电话联系客户、跟媒体做事后的follow-up,种种琐碎细小的工作也会让人轻易就浮躁起来。最让我头痛的是,外企的加班就好像是份内之事,不加班才显得怪异。有一次,我跟直系上司在网上聊天,她突然很明确地点到了我的“软肋”———不肯吃苦。她说,就我这样的个性,不太适合在公关行业里发展……马上寒假了,我要重新寻找实习方向了,可是,我的方向在哪里呢?
最后的实习,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方向毕业于旅游管理专业丸子
去年寒假,我做了两件事。一是拿到了我们这个专业最具优势的证书:全国导游资格证书,并且是双语的。二是获得了一次到某个知名保险理财公司去实习的机会。
由于自己对保险精算的相关知识一直很感兴趣,大学里也选修过类似的课程,所以在实习一开始的岗位安排中,我就向带教的主管表明了想法。那时候,我的很多同学都在享受大学的最后一个寒假,有些已经拿到offer的同学更是不愿意再兴师动众地另谋出路。而我其实也不需要那么忙碌,我已经拿到了旅游业一个不错的OFFER。但是,就是在这段不算长的时间里,我的职业理想和自身定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从没有涉及过销售和财务方面的工作,但在那里我却时时体验到工作的快乐,并且和同事相处甚欢。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对数字很敏感,且非常适合做销售工作。当我意识到自己这一方面的特质后,我就下定决心,以后的职业方向一定要向这一块靠拢,做导游可以是最后的选择。
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留下来转正,但是在离开实习公司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就找到了一家从事高端企业和人才培训的外企公司就职。
在现在这家公司里,我的工作内容同样具有销售性质,但是压力不如传销人员那么大,可谓工作内容与自身想法契合、工作强度与承受压力刚好。我的导游证可以每年去更新一次,作为一项资格技能以备不时之需;而我却可以在适合自己又是自己喜欢的岗位上施展拳脚。要不是那次实习,我绝对不会发现不为自己所知的潜能,也绝不会坚定地走到今天。
最后的实习,成了永远的遗憾 毕业于机械制造专业小王
我在大学里跟几个同系的好友满腔热情地投入自主创业,六个人建立起一个小工作坊,由于租金问题而将工作坊放在了郊区。那时候,我们陆续接到了几个单子,项目虽小,却令当时刚起步的我们非常雀跃,毕竟“万事开头难”。由于忙着经营自己的“事业”,我们全都影响了学业,甚至还忽略了大多数同学都在奔波着的实习。一直到大四毕业,我的学术成绩算勉强通过了,却连一次社会实习都没有参加过。我们的公司状况一直没有什么起色,一方面因为缺少必要的起步资金,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六个人都是初出茅庐的学生,个个经验不足。眼看着身边的同学这个签下了某外资银行、那个留在实习所在的500强公司,我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的创业选择是否正确,慢慢动摇了坚持下去的决心。毕业后不到半年,我们六个人就正式散伙,大家分头再各自去找工作。可那时候好的岗位早已经没有,我们既不享有应届毕业生的优势,更缺少社会人员求职时所需具备的工作经验。
回首当初,我觉得最致命的一步在于自己对实习太不以为然,以为那些只是牺牲无谓的劳动力,还不如自己给自己打工赚钱。现在想想,那么多身边同学通过实习学到技能和处世之道,并最终落实工作的案例让我备感后悔和惭愧,最应该走进企业去体察和实践的黄金时段被我硬生生地浪费了。
出处:申江报务导报 2007年1月18日
后一篇:教你个方法,快速认清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