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试PK台(二)

(2006-08-14 06:21:53)
分类: 求职策略(简历与面试等)
上一期,三位“面霸”与大家分享了面试PK成功的“葵花宝典”;而这一期的三位主人公却不那么幸运,他们曾经被PK掉的经历虽让人疼痛不已,但“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大家可要擦亮眼睛,看看“面人”们的陷阱到底如何吧……
面试PK台(二)

“我们并不需要一个不诚实的人”
口述-章楠 整理-万莹

刚过去的那个秋天,我经历了一场颇为激烈的人才大战。虽然现在我好歹找到了“婆家”,但想起最初在人才市场上的PK生活,总是让我唏嘘不已。我的第一次面试是以惨败告终的。

在人才市场泡了一个星期,迟迟没有收到面试通知,我趴在床上,眼睁睁地看着我的NOKIA,它安静得让我一度怀疑它是不是出了什么意外。我窜到电话前,试着拨自己的手机号,几秒钟后,“你帅吗?”的彩铃就可爱地响起来。

“还好,总算没毛病,耐心地等吧。”我一边安慰着自己,一边把自己打扮得人模狗样,继续去人才市场蹲点。

那天,运气不错,我一眼就看中了那家单位。我的心狂跳起来:天,国际名企;薪水、待遇、福利,每一项都让我喜出望外!如此好机遇,还真的不能错过!

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我让自己冷静下来。要知道,招聘台前可坐着几位真真正正金发碧眼的老外呢!

我又给自己打气:别紧张,自己的英语水平好歹也过了“六级”,虽说不上专业,但第一轮的面试也应该不会太难吧?而且我的简历也是中英文双语的呢!

一阵“HELLO”过后,我毕恭毕敬地把自己的简历递上。我的英文简历可是经过外语系诸位师姐们高水平打造的。什么房产策划经历、品牌营销经验,我的英文简历比着装刻意职业化的自己更让老外来精神。

一场英文面试就这样开始了。前几个问题是关于我学习方面的,还比较简单。接下来的问题就一个比一个专业,特别是针对我实习期间作过的一次宣传策划案例,老外的问题更加细致、深入,大有钻牛角尖的架势。

我渐渐有点儿招架不住了,暗自叫苦。老外大概看出我的“力不从心”,说了句:“你的英语并不像你简历里所描述的那样流利。”

听到这样的话,年轻气盛的我说了一句令自己非常后悔的话:“我在学校除了修英语课程,还修了日语课程。”我曾经选修过日语,可连二级水平都没到。我之所以这么说,实在是不想因为自己的英语拖后腿,失去这次宝贵的应聘机会。

这时在一旁一直没有吭声的另一位老外竟抬头冲我叽哩呱啦地说了一串,本能告诉我:他说的正是要命的日语。天啊,真是没有想到这个蓝眼睛的老外竟然会说日语!早知道我就该说自己会蒙古语!

看着我尴尬的表情,一直对我客气的老外毫不客气地告诉我:“对不起,我们并不需要一个不诚实的人。”这场面试的结果就是,我灰溜溜地离开。

后来,我也经历了类似的状况,回答不上来应聘官的问题,这个时候,我就乖乖地告诉他:“对不起,我对此不甚了解,不过,我以后会好好学习的。”我再也没有犯过“不诚实”的错误,为了表现自己而谎称自己如何如何。我的教训就是,“实话实说”是面试时必须把握的准则,因为你面试的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职位,更是在考验你的道德水平。

“陷阱”识破计
文-安卡

本人闯荡江湖多年,历经面试无数,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一日蒙大师赐教,幸得“面试宝典”秘籍一部。比之以往面试经历,深感当初“中招”无数,悔之晚矣。

一年前,本人曾去一家国企面试,历经笔试、口试,终于闯进第三轮面试,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个人,竞争日益白热化。“你是名牌大学毕业,又是软件专业,肯定是这方面的专家,请你谈谈目前软件方面发展的趋势。”主考笑眯眯地问我。哎呀,居然说我是“专家”呢,我暗自窃喜,清清嗓子,大侃特侃起“世界软件业发展的趋势”。一通口水过后,主考官却说:“我们现在招聘的这个职位并不需要专家级别的人才,请你等我们通知吧。”惨,一会儿把我捧为“专家”,一会儿又把我K掉,我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难道我这个“专家”讲得不好?

看看“秘籍”怎么说吧。“这属于诱导式提问。很多同学都会说‘好’,这不就承认自己是专家了吗?那么讲得好,就成为理所当然;讲得不好,就会被看作是不谦虚,故意卖弄。应该这样回答:不是的,我不是专家,只懂一点皮毛,可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这样谈得不好,也没关系,谈得好,反而让人觉得你很谦虚。”

怎么样?“秘籍”说得还算靠谱吧?面试时关于期望工资的问题几乎是在所难免的,每次也颇让我头疼。“高人”指点说:“谈到你的期望工资是多少时,回答千万不要太直接,切忌用鲜明的数字回答,可以说:我作为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薪资水平的行情也不太了解,听一个工作了两年的师姐说,底薪在2000元左右吧。这样如果说错了的话,你也能巧妙脱身。”

以上这两个问题还不是我所遇到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我曾经在面试中多次遇到“面人”们各种刁钻古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下水道的井盖是圆的”“北京有多少个汽车站”等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应聘一家外企的“技术支持”职位,面试的前两个问题都很常规,我放松了许多,连脖子上箍得紧紧的领带都让我感觉像是一双温柔的小手。“第三个问题,你觉得一架波音747里面可以塞进去多少个乒乓球?” What?我眼前一黑,有点傻了。我不能骂“面人”无聊,我一个穷酸学生坐都没坐过波音747,连它能装多少人都不知道,何况是乒乓球!从哪儿入手呢?其实有个道理我明白,这类问题里,他不会真的希望我能算出准确的数字——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答案。关键的是要体现出思考的方法,然后通过合理的假设和推理得出接近事实的数字来。可是我该假设什么呢?我有3分钟时间考虑,不能沉默太久。我可以推算出一个乒乓球的体积,好在我还玩过几次,我也还记得计算球体体积的公式,可是我怎么计算该死的747的体积呢?哪里是747,简直是745(气死我)!我在草稿纸上涂鸦,时间轻巧地飞过。我一无所获。放弃,我真的要放弃,我一点儿主意都没有。于是我清了清嗓子,满肚子怨毒却讪讪地对“面人”说:“对不起,这个问题我一下子想不出什么办法解决。”很显然,我这个回答并没有什么动人之处,连自己都觉得一片昏黑。

后来,我在“秘籍”里找到一个较好的参考答案:“对不起,我不知道具体的数字。但是这个问题假如对公司来说很重要,我会立即去找来资料把相关数据查出来,尽快地告诉您。”最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回答这种刁难问题的关键是,主考官想知道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的思路。

最不该说的一句话
文-东东

大四找工作的这半年里,我参加过很多招聘会,投过数不清的简历,也有过不少面试的机会。我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在学校里我是个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年都是“先进个人”,这些荣誉让我感觉自己比其他同学在竞争中更有分量。因此,刚开始找工作时,我特别自信。可一旦投身在滚滚的就业大潮中,我立即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了。那么多名牌大学的大学生、研究生都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抢破了头,我一个二流大学生,怎么和人家竞争?自信开始变为忐忑,可就在这时,我却接到一家知名企业的面试通知。

这让我既高兴又紧张,因为我从来没有过面试的经验。我开始上网搜索一切和“面试”有关的信息,把点击率最高的“面试秘籍”背得滚瓜烂熟。

面试的那一天终于来了。参加面试的一共有七个人,大家围坐在一张圆桌前,我特意选了一个离主考官最近的位置坐下,一面深呼吸,一面安慰自己:还好,不是“三堂会审”。这样的考场气氛应该还算融洽吧。

几位考官先介绍了公司运营方面的具体情况,也聊了聊我们的专业和对公司的想法。由于我离主考官比较近,因此我总是被他注意到,回答问题时,我也很大方地看着他的眼睛。这时,坐在正中央的一位考官突然问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你的简历上写着会跳舞,你会跳哪种舞呢?”我立刻蒙了。小时候我的确学过一点儿舞蹈,后来就没再进行过舞蹈训练。要是说实话,多丢面子啊。于是我硬着头皮说会一点现代舞。谁知考官要求我随便摆个姿势看看。我窘极了,从头到脚都无所适从,只好站起来在原地转了几圈。

面试眼看就要结束,考官们走出会议室讨论了几分钟后又重新回到座位上。其中一位主考官看着我,语气很慢:“如果我们录用你的话,可能需要你到另外的部门工作。”

听到这句话,我愣住了:“专业不对口啊……”刚说完这半句话,我就感觉不妙,更要命的是,我的后半句话也没有“刹”住,脱口而出:“要是这样的话,我得回家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

主考官也突然愣了一下,看着我。几秒钟后,主考官微笑着说:“好吧。我们不需要乖孩子。” 我知道,就这一句话,这个机会就从我身边溜走了。

这次面试给了我许多教训。尽管我将专业对口看得很重要,其实用人单位在人才的安排上是很灵活的;面试时表现出来的不够果断更是“致命”伤,没有哪个公司需要没有主见的应聘者。

出处:中青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