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之际,浙江理工大学信息电子学院心理素质拓展中心开展了一次有关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随机调查。此次调查共在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48份。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大学生心理压力大。
并非高中时梦想的轻松天堂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26%的人认为大学比高中压力大,33%的人认为大学压力和高中差不多,而认为大学压力比高中小的只占四成。调查者认为,这与高中时许多老师经常说的大学是轻松天堂显然相差较大,也造成一些学生进大学后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对于自己专业的满意度调查中,只有16%的学生选择很满意,61%的学生是持一般的态度,还有23%的学生选择了不满和非常不满。另外,有30%的学生觉得学业问题是他们心理压力的一大来源,有21%的学生希望通过“减轻学业负担”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
个人前途成为最大的压力
在问及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时,对于“个人前途”的选择占到了34%,而对于“如何看待自己的前途”,70%的学生感到“比较担忧、没有明确的目标”,还有2%的学生“很悲观”,只有28%的学生感到“很乐观、很明确”。
另外,谈及父母对于学生的期望。14%的学生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非常高,期望较高的也占到了55%,只有28%的人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一般。父母望子成龙,希望子女有个好前途的心态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近八成人不愿做心理咨询
对于目前自身的压力,有7%的学生选择“很大”,52%的学生选择“比较大”,而没有压力的只有1%。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找人发泄、倾诉”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还是有12%的学生选择了“压抑自己,不去解决”。
在问及产生心理压力最想寻求谁的帮助时,26%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解决”,61%的学生选择了“朋友”,10%的学生选择了“家长”,而只有3%的学生选择“老师”。同样,在问及有了心理问题,是否愿意去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时,只有22%的人选择会,还有78%的人不愿意去。
专家建议:有了心理压力要及时调节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裴学进老师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社会竞争、家庭期望以及个人对自身的压力等等,对于压力,首先要合理认识,并要通过心理咨询、交友、运动、聊天等许多方式进行及时调节和释放。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诸如心理素质拓展月等系列活动,来引导大学生重视心理健康。
出处:中国青年报 2006-05-31
并非高中时梦想的轻松天堂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26%的人认为大学比高中压力大,33%的人认为大学压力和高中差不多,而认为大学压力比高中小的只占四成。调查者认为,这与高中时许多老师经常说的大学是轻松天堂显然相差较大,也造成一些学生进大学后就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在对于自己专业的满意度调查中,只有16%的学生选择很满意,61%的学生是持一般的态度,还有23%的学生选择了不满和非常不满。另外,有30%的学生觉得学业问题是他们心理压力的一大来源,有21%的学生希望通过“减轻学业负担”来缓解自身的心理压力。
个人前途成为最大的压力
在问及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时,对于“个人前途”的选择占到了34%,而对于“如何看待自己的前途”,70%的学生感到“比较担忧、没有明确的目标”,还有2%的学生“很悲观”,只有28%的学生感到“很乐观、很明确”。
另外,谈及父母对于学生的期望。14%的学生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非常高,期望较高的也占到了55%,只有28%的人觉得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一般。父母望子成龙,希望子女有个好前途的心态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近八成人不愿做心理咨询
对于目前自身的压力,有7%的学生选择“很大”,52%的学生选择“比较大”,而没有压力的只有1%。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通过“转移注意力”、“找人发泄、倾诉”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还是有12%的学生选择了“压抑自己,不去解决”。
在问及产生心理压力最想寻求谁的帮助时,26%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解决”,61%的学生选择了“朋友”,10%的学生选择了“家长”,而只有3%的学生选择“老师”。同样,在问及有了心理问题,是否愿意去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时,只有22%的人选择会,还有78%的人不愿意去。
专家建议:有了心理压力要及时调节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裴学进老师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社会竞争、家庭期望以及个人对自身的压力等等,对于压力,首先要合理认识,并要通过心理咨询、交友、运动、聊天等许多方式进行及时调节和释放。另外,高校也可以通过开展诸如心理素质拓展月等系列活动,来引导大学生重视心理健康。
出处:中国青年报 2006-05-31